【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台架式集装箱
[0001]本申请总地涉及集装箱结构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台架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台架式集装箱作为集装箱的一种,包括一个载货的底架,以及位于底架的两端的端墙。端墙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满足常规集装箱一样的起吊、堆码和运输需求。空箱时,将端墙折叠到底架上,多个折叠箱联挂在一起,构成一个模块,所占空间小,而且码头吊装次数少,空箱运输、存放及码头吊装等成本低。由此,端墙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
[0003]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可双向翻转端墙的台架式集装箱,端墙50通过铰链装置10枢接至底架30。铰链装置10多采用两套销轴滑锤机构实现折叠和外翻功能,如图1所示。此类结构的折叠箱需要手动操作滑锤11撞击移动销轴12,才能实现端墙50在竖直位置的锁定或解锁、折叠或外翻状态的切换,过程费时费力。存在由于人为疏忽而忘记将铰链锁定的情况,且不易发现,给后续的吊装、储存、运输等环节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装置,用于台架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底架;第二铰链组件,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绕第一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第三铰链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端墙,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绕第二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其中,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枢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枢转方向相反;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以及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三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三铰链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其中,所述铰链装置构造为使得:在所述铰链装置安装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端梁,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位于释放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解锁位置,且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锁定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锁定位置时,使得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端墙相对于所述底架外翻至所述底架的外部;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位于锁定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锁定位置,且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释放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解锁位置时,使得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端墙相对于所述底架折叠至所述底架的上方。2.一种铰链装置,用于台架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底架;第二铰链组件,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绕第一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第三铰链组件,用于连接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端墙,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绕第二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其中,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四位置的枢转方向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枢转方向相反;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以及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三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三
铰链组件,或者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在锁定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锁定位置和释放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的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其中,所述铰链装置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枢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施加第一解锁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脱离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以卡持在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和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组件枢转;在所述第三铰链组件在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始终保持在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在无外力作用下能够始终保持在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在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枢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三铰链组件或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二锁定组件施加第二解锁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脱离所述第二锁定位置;当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以卡持在所述第三铰链组件和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不能相对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枢转,在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始终保持在所述第二锁定位置,并且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在无外力作用下能够始终保持在所述第二锁定位置;在所述铰链装置安装至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台架式集装箱的端梁,使得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端墙相对于所述底架竖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连接至所述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操作部用于在被施加第一操作力时带动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偏离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连接至所述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操作部用于在被施加第二操作力时带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偏离所述第二锁定位置,其中,所述铰链装置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操作部被解除所述第一操作力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在所述第二操作部被解除所述第二操作力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所述第二锁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三轴线在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和所述第一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块,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块卡持在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和所述第一铰链组件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向所
述第一位置移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四轴线在所述第二锁定位置和所述第二解锁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三铰链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锁块,当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块卡持在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和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三铰链组件向所述第三位置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配重件,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第三轴线枢接至所述第一铰链组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锁块相连,所述第一配重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配重件和所述第一锁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配重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枢转的过程中向所述第一锁定组件施加自动回复力,使得所述第一锁定组件朝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枢转;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块随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配重件,所述第二支架绕所述第四轴线可枢接地设置,所述第二锁块可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配重件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配重件和所述第二锁块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二配重件用于在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从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枢转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二锁定组件提供自动回复力,以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组件朝所述第二锁定位置枢转;当所述第三铰链组件移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块随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在自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所述第二锁定位置;所述第二铰链组件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铰链组件的沿第一方向相反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当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块卡持在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一铰链组件之间,当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块卡持在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三铰链组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七轴线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位于所述止挡位置的所述限位器用于向位于所述第二解锁位置的所述第二锁定组件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解锁位置,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操作部,所述限位操作部用于被操作以使得所述限位器在所述止挡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枢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连锁器和同步连杆,所述连锁器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八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组件,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前,廖德亮,伍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