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11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排电芯模组,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排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固定带,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各电芯模组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一电芯模组设有连接在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之间的固定带,以让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将各电芯模组的电芯组件夹持固定。电池模组通过将电芯模组并排并夹持固定的方式,使得模组结构强度牢靠,再通过连接组件与电芯组件连接后进行电传输,连接组件设在一侧,可以同时与各电芯组件连接,减少了模组间串联,利于电池模组的扩容。利于电池模组的扩容。利于电池模组的扩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行业从有模组到大模组或无模组CTP(Cell to Pack)方案,目的是降低模组数量从而减少模组结构件数量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的要求;大模组方案相对小模组结构成本会更低,故进行本方案开发设计。
[0003]与行业常用模组相比较,打带模组成本最低,但组装中使用的模组数量越多造成的模组间串联连接片、紧固件、模组本身固定等结构物料种类越多,成本高,而做成大模组方案成本优势明显;结合采集方式由常规线束更改为FFC方式的CCS(Cells Contact System电池模组采集集成件)组件,更能提升生产效率。
[0004]多模组的PACK会增加模组间的串联连接片、固定螺钉以及模组本身的固定件等物料,成本较高;且模组多采用线束采集方案,线束焊接、固定、打胶、整理等工序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无法兼容液冷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方便扩容的电池模组。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0007]至少两排电芯模组,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排所述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0008]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固定带,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各所述电芯模组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一所述电芯模组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固定带,以让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将各所述电芯模组的电芯组件夹持固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芯模组周圈绕设有所述固定带,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分别设有供所述固定带卡合固定的卡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固定带穿过并卡入到两相邻所述电芯模组之间的缺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为板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两相对边、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两相对边分别设有所述卡槽,分别供间隔绕设在所述电芯模组上的所述固定带卡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对各所述电芯模组冷却的液冷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结构设置在各所述电芯模组的同一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存储冷液的液冷腔,所述第一隔板位于靠近所述电芯模组
的一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电芯模组之间的导热板。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结构还包括向所述液冷腔内输入冷液的输入口和让所述液冷腔内的冷液排出的输出口;
[0017]所述液冷腔内在所述输入口和所述输出口之间形成有供冷液流动的流通通道。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各所述电芯模组的同一侧,包括分别与各排电芯模组对应连接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连接座,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分别与所在排的电芯模组的各所述电芯组件上的正极耳、负极耳电性连接,所述正极片、负极片分别通过FPC连接至所述连接座。
[0019]实施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池模组通过将电芯模组并排并夹持固定的方式,使得模组结构强度牢靠,再通过连接组件与电芯组件连接后进行电传输,连接组件设在一侧,可以同时与各电芯组件连接,减少了模组间串联,利于电池模组的扩容。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1、夹持组件2、连接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电芯模组1有两排,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排电芯模组1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电芯组件11,通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然,为了扩展电池模组的容量,也可沿第一方向设置更多排电芯模组1。
[0025]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以及固定带23,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分别位于各电芯模组1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一电芯模组1设有连接在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之间的固定带23,以让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将各电芯模组1的电芯组件11夹持固定。在组装时,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从两侧将各排电芯模组1的电芯组件11夹持并夹紧,再将固定带23连接在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之间,将各电芯模组1的电芯组件11夹持固定,夹持组件2的固定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固定带23可以为封闭的钢带,也可为断开结构,在绕设后连接形成封闭结构进行套设,或者与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连接后,和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在各电芯模组周圈形成闭环结构套设固定住电芯组件11。
[0026]在本实施例中,各电芯组件11的极耳111位于固定带23绕设之外的面,让各电芯组件11的极耳111外露,不受夹持组件2的影响。连接组件3设置在各电芯模组1的同一侧,并与各电芯组件11的极耳111电性连接,以进行电能传输,让连接组件3可以为电芯组件11充电,
或让电芯组件11向外放电。
[0027]电池模组通过将电芯模组1并排并夹持固定的方式,使得模组结构强度牢靠,再通过连接组件3与电芯组件11连接后进行电传输,连接组件3设在一侧,可以同时与各电芯组件11连接,减少了模组间串联,利于电池模组的扩容。
[0028]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电芯模组1周圈绕设有固定带23,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上分别设有供固定带23卡合固定的卡槽24,可以供固定带23稳定定位到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避免松脱。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上也可设置夹紧结构将固定带23固定住。
[0029]进一步地,同时,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上设有供固定带23穿过并卡入到两相邻电芯模组1之间的缺口25,便于让一固定带23单独对一电芯模组1固定,不同的电芯模组1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可以让各组电芯模组1在被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夹持后都能分别套设定位。
[00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为板状,第一夹持件21的两相对边、第二夹持件22的两相对边分别设有卡槽24,分别供间隔绕设在电芯模组1上的固定带23卡入。对应地,让一电芯模组1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排电芯模组(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排所述电芯模组(1)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组件(1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以及固定带(23),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分别位于各所述电芯模组(1)第二方向的两端,每一所述电芯模组(1)设有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之间的固定带(23),以让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将各所述电芯模组(1)的电芯组件(11)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模组(1)周圈绕设有所述固定带(23),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上分别设有供所述固定带(23)卡合固定的卡槽(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上设有供所述固定带(23)穿过并卡入到两相邻所述电芯模组(1)之间的缺口(2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1)、所述第二夹持件(22)为板状,所述第一夹持件(21)的两相对边、所述第二夹持件(22)的两相对边分别设有所述卡槽(24),分别供间隔绕设在所述电芯模组(1)上的所述固定带(23)卡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对各所述电芯模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放吴宜赏张锦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