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净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59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净化机,涉及空气净化及通风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风净化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以及主过滤组件;壳体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气腔以及换气腔,排气腔与换气腔相隔离,新风进风口与换气腔相连通,新风出风口与排气腔相连通;风机组件设置于排气腔内,风机组件可使新风在新风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之间流动;主过滤组件设置于排气腔内;其中,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垂直于风机组件的轴线,以使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新风进入风机组件的方向相垂直。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新风净化机中的过滤网受吊顶式新风净化机高度的限制,过滤网的更换周期短以及过滤效果差的问题。及过滤效果差的问题。及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净化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及通风
,特别地涉及一种新风净化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风净化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风净化设备处理具有换气、除臭、排湿以及调节室温的功能。
[0003]吊顶式新风净化机是常用的新风净化设备之一,通过吊顶式新风净化机可将室外空气经过除尘、调温、调湿之后送入室内,置换室内浑浊气体,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
[0004]现有的吊顶式新风净化机通过在新风侧设置过滤网,过滤网的过滤面面积受吊顶式新风净化机高度的限制,导致过滤网的尺寸都一般较小,造成过滤网更换周期短、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净化机,能够解决了现有新风净化机中的过滤网受吊顶式新风净化机高度的限制,过滤网的更换周期短以及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净化机,包括:
[0007]壳体,其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气腔以及换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换气腔相隔离,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换气腔相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
[0008]风机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可使新风在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流动;以及
[0009]主过滤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内;
[0010]其中,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垂直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以使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新风进入所述风机组件的方向相垂直。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在平行于所述新风风机组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主过滤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新风机机组的两侧。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风机组包括:
[0013]蜗壳,其具有输出口与输入口,所述输出口位于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在平行于所述蜗壳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输入口分别位于所述蜗壳的两侧上;
[0014]离心风叶,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内;
[0015]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蜗壳的一侧上,所述支撑件覆盖部分所述输入口;以及
[0016]电机,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
[0017]其中,两个所述主过滤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输入口相对设置。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放置件,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边缘插设于所述放置件内。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过滤组件是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由熔融PP和PET构成。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0021]主体部,其垂直于所述蜗壳的轴线方向,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输入口,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蜗壳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以及
[0022]拱桥部,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所述拱桥部具有进风段以及倾斜段,所述进风段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段相连,所述倾斜段远离所述进风段的一端与所述蜗壳相连;
[0023]其中,所述进风段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输入口,所述进风段与所述蜗壳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00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净化机包括:
[0025]分隔件,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内,以将所述排气腔分隔为彼此隔离的排风排气腔和新风排气腔;以及
[0026]全热交换芯体,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换气腔共同围设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将所述换气腔分隔为彼此隔离的排风换气腔和新风换气腔;
[0027]其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使所述排风换气腔与所述排风排气腔相连通、所述新风换气腔与所述新风排气腔相连通。
[00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净化机包括:
[0029]副过滤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新风换气腔内,且所述副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新风流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方向相垂直;
[0030]排风过滤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排风换气腔内,且所述排风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排风流入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方向相垂直。
[00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排风进风口、排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换气腔相连通,所述排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排气腔相连通;
[0032]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换气腔相连通,所述新风排风口与所述新风排气腔相连通;
[0033]其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呈对角线设置,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出风口呈对角线设置,且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上,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风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上。
[00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排风风机组,所述排风风机组设置于所述排风排气腔内,所述排风风机组可使排风在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之间流动;
[0035]所述新风风机组设置于所述新风排气腔内;
[0036]其中,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并排设置。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主过滤组件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利用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风机组件的轴线相垂直,使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积不受新风净化机高度的限制,从而增加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积,提高容尘量,解决了现有新风净化机中的过滤网受吊顶式新风净化机高度的限制,过滤网的更换周期短以及过滤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风道阻力也有效减少,风量损耗更小。示例性地,主过滤组件分别位于新风机机组的两侧,且主过滤组件与主风机机组的输入口相对设置,通过主过滤组件与输入口相对,使室外新风与主过滤组件充分接触,以提高过滤效果;同时可利用新风
风机组在输入口处形成的负压,为室外新风通过过滤组件提供动力,减少室外新风的风量损耗。
附图说明
[003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图1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41]图3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风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4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44]10、壳体;110、新风进风口;120、新风出风口;130、排气腔;140、换气腔;150、排风进风口;160、排风出风口;170、新风换气腔;180、新风排气腔;190、排风换气腔;191、排风排气腔;20、风机组件;210、新风风机组;2101、蜗壳;2102、离心风叶;2103、支撑件;2104、电机;2105、主体部;2106、拱桥部;2107、倾斜段;2108、进风段;2109、输入口;2110、输出口;220、排风风机组;30、主过滤组件;40、分隔件;50、全热交换芯体;60、副过滤组件;70、放置件;8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气腔以及换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换气腔相隔离,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换气腔相连通,所述新风出风口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风机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可使新风在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流动;以及主过滤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排气腔内;其中,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垂直于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以使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过滤面与新风进入所述风机组件的方向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在平行于所述新风风机组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主过滤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新风机机组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组包括:蜗壳,其具有输出口与输入口,所述输出口位于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在平行于所述蜗壳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输入口分别位于所述蜗壳的两侧上;离心风叶,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蜗壳的一侧上,所述支撑件覆盖部分所述输入口;以及电机,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离心风叶转动;其中,两个所述主过滤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输入口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放置件,所述主过滤组件的边缘插设于所述放置件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过滤组件是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由熔融PP和PET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部,其垂直于所述蜗壳的轴线方向,所述主体部覆盖所述输入口,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蜗壳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以及拱桥部,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所述拱桥部具有进风段以及倾斜段,所述进风段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段相连,所述倾斜段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刘莹詹朝永张天顺陈佑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