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55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引流瓶,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瓶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两个固定框,两个固定框的左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机构,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左端,固定杆的上端螺纹插接有伸缩杆,固定杆的中间插接有固定杆转轴,固定杆转轴的左端套接有安装块,两个固定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带,且固定带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位于上侧的固定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悬挂机构;使用时方便固定固定杆,避免摇晃,便于患者使用该装置时悬挂;在患者移动时,减少占用空间,该装置方便患者在卧床或移动时都可以使用,便携且操作简易。便携且操作简易。便携且操作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引流瓶


[0001]本技术涉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0002]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该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引流,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将引流管的下方置于无菌水封瓶内的水中,形成负压保持引流的方向单一,从事该行业的技术人员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0003]其一、通常设有挂钩方便将引流瓶挂在床架上,但是当患者走动时,不方便提拿,现有的引流瓶,靠医护人员手动帮患者提拿,操作费时费力;其二、目前临床上引流瓶种类繁多,但是其手提勾的长度固定,由于患者身高及置管长度等不稳定因素,导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或者外出检查时,常存在患者身体的置管处与引流瓶距离过短并造成引流瓶倾倒、引流管滑脱、引流液反流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不便于携带提拿,长度无法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引流瓶。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携式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两个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左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左端,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螺纹插接有伸缩杆,所述固定杆的中间插接有固定杆转轴,所述固定杆转轴的左端套接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带,且所述固定带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位于上侧的所述固定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固定框的右端,且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中间通过支撑杆转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凸块,位于下侧的固定框的右端开设有与凸块相对应的凹槽,所述支撑杆和伸缩杆的上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
[0007]进一步地,所述瓶体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且位于引流口的右侧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大下小状伸缩管。
[0008]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注水口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卡接连接有与上大下小状伸缩管管口大小相适配的帽扣。
[000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四角位置通过四个连接杆连接固定于底座,位于左
侧的前后两个所述连接杆中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转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左端面固定安装有上下两个束线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所述固定杆的上侧左右两壁开设有和限位孔大小相适配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中插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内端贯穿固定杆和伸缩杆侧壁伸入其内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瓶体的外侧壁开设有观察孔,且观察孔内固定连接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上刻有刻度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在使用时,在固定杆转轴的作用下,转动固定杆至固定环朝上时,安装块起到固定作用,此时,支撑杆在支撑杆转轴的作用下转动至固定环朝上,可将两个固定环悬挂,再将固定带的魔术贴的毛面粘于钩面,通过设置固定带,方便固定固定杆,避免摇晃,便于患者使用该装置时悬挂;在患者移动时,打开固定带,在固定杆转轴的作用下,转动固定杆至固定环朝下,可将固定环作为手柄,再通过固定带固定,握住以方便移动,此时,支撑杆也在支撑杆转轴的作用下转动至固定环朝下,将凸块插接至凹槽,减少占用空间,该装置方便患者在卧床或移动时都可以使用,便携且操作简易。
[0015]2、本技术在患者移动时,向上推动伸缩杆,调节到需要得到的高度后,转动调节螺杆使其贯穿固定杆和伸缩杆,通过在限位孔中螺纹旋转,对伸缩杆进行限位,使其不能收回,然后再旋紧调节螺杆,达到固定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调节伸缩杆高度并固定,防止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或者外出检查时,患者身体的置管处与引流瓶距离过短并造成引流瓶倾倒、引流管滑脱、引流液反流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右视角度立体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仰视角度立体图;
[0020]附图标记:1、瓶体;2、固定框;3、固定块;4、辅助固定机构;401、固定杆;402、伸缩杆;403、固定杆转轴;404、安装块;405、固定带;5、悬挂机构;501、连接块;502、支撑杆转轴;503、支撑杆;504、凸块;505、凹槽;506、固定环;6、注水口;7、固定柱;8、连接带;9、帽扣;10、连接杆;11、安装杆;12、束线块;13、限位孔;14、调节螺杆;15、观察窗;16、上大下小状伸缩管;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引流瓶,包括瓶体1,瓶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两个固定框2,两个固定框2的左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机构4,辅助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固定杆401固定安装于固定
块3的左端,固定杆401的上端螺纹插接有伸缩杆402,固定杆401的中间插接有固定杆转轴403,固定杆转轴403的左端套接有安装块404,两个固定框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带405,且固定带405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位于上侧的固定框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悬挂机构5,悬挂机构5包括两个连接块501,两个连接块501固定安装于固定框2的右端,且两个连接块501的中间通过支撑杆转轴502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03,支撑杆50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凸块504,位于下侧的固定框2的右端开设有与凸块504相对应的凹槽505,支撑杆503和伸缩杆402的上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06。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瓶体1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且位于引流口的右侧开设有注水口6,注水口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大下小状伸缩管16;通过设置上大下小状伸缩管16,大口设计可以方便使用者在注入生理盐水,或者是无菌的灭菌注射用水时,减少喷溅到周围的可能,避免浪费或弄脏,且上大下小状伸缩管16可伸缩,可以在注入液体时离医护人员更近,方便使用。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位于注水口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柱7,且固定柱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带8,连接带8的另一端卡接连接有与上大下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上下两个固定框(2),两个所述固定框(2)的左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机构(4),所述辅助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所述固定杆(401)固定安装于固定块(3)的左端,所述固定杆(401)的上端螺纹插接有伸缩杆(402),所述固定杆(401)的中间插接有固定杆转轴(403),所述固定杆转轴(403)的左端套接有安装块(404),两个所述固定框(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带(405),且所述固定带(405)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魔术贴的钩面和毛面,位于上侧的所述固定框(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悬挂机构(5),所述悬挂机构(5)包括两个连接块(501),两个所述连接块(501)固定安装于固定框(2)的右端,且两个所述连接块(501)的中间通过支撑杆转轴(502)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03),所述支撑杆(503)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凸块(504),位于下侧的固定框(2)的右端开设有与凸块(504)相对应的凹槽(505),所述支撑杆(503)和伸缩杆(402)的上端分别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且位于引流口的右侧开设有注水口(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燕尤利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