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54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包括: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限深机构,包括前整平轮、后整平轮和位于整平轮两侧的连接架;开沟机构,包括开沟铲片和位于开沟铲片后方的排种管;播深调节机构,包括深度调节套管、内调节套管、播深调节板,深度调节套管和内调节套管之间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开沟机构与深度调节套管固定连接,通过内调节套管调节前整平轮的高度,通过播深调节板调节后整平轮的高度。其实现了开沟角度和开沟深度的一致性,保证了播种过程中播种深度始终一致,推进花生育种机械化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提高育种效率。提高育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花生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油料作物,出油率远高于其他作物,与大豆、油菜并列为我国三大油料作物,同时花生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普遍用于医疗养生药物中。花生播种作业作为花生种植的初始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播种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花生的生长收获,花生播种机的播种效果会直接影响花生的出苗以及生长效果。
[0003]目前国内播种机最难解决的便是播深难以保证,精确控制花生播种的深度不仅能提高我国花生田间育种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而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应用于大田播种机时,还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花生的播种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0004]然而目前国内花生田间育种播种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故而研发一款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对于推进花生田间育种播种机械化,实现育种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实现了开沟角度和开沟深度的一致性,保证了播种过程中播种深度始终一致,推进花生育种机械化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
[0008]限深机构,包括前整平轮、后整平轮和位于整平轮两侧的连接架;
[0009]开沟机构,包括开沟铲片和位于开沟铲片后方的排种管;
[0010]播深调节机构,包括深度调节套管、内调节套管、播深调节板,深度调节套管和内调节套管之间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开沟机构与深度调节套管固定连接,通过内调节套管调节前整平轮的高度,通过播深调节板调节后整平轮的高度。
[00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平行四边形方向机构包括:
[0012]前支架,与牵引装置固定连接;
[0013]后支架,与深度调节套管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
[0014]上拉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的顶部两端;
[0015]下拉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底部两端;
[0016]限位悬挂板,连接前支架和上拉架的交点、以及后支架和下拉架的交点。
[0017]所述前整平轮、后整平轮分别与其两侧的连接架铰接;
[0018]两连接架的前端之间通过前刮土刀固定连接,两连接架的后端之间通过后刮土刀固定连接。
[0019]所述开沟铲片嵌设于开沟器壳体的前端,开沟器壳体通过开沟器挂接板与深度调
节套管固定连接。
[0020]所述内调节套管由下至上插入深度调节套管的腔体内,且内调节套管和深度调节套管之间滑动连接。
[0021]内调节套管内设有高度调节杆,内调节套管和高度调节杆之间呈螺纹连接,高度调节杆的顶端与位于深度调节套管顶部外侧的播深调节手柄固定连接。
[0022]内调节套管的底部设有侧支撑板,侧支撑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23]所述深度调节套管的后侧面固定有安装底座,开沟器挂接板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
[0024]所述安装底座的后端固定有播深调节板;
[0025]播深调节板上设有竖向调节长孔,播深调节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设置在竖向调节长孔内。
[0026]还包括覆土机构,覆土机构位于开沟机构的后方;包括:
[0027]两对称设置的覆土板,其前端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后端呈向装置内侧倾斜状;
[0028]平土板,分别通过平土连接板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在播种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可以保证开沟铲片的开沟角度始终保持一致,同时开沟铲片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整平轮对垄面起到了压平作用,压平的垄面与开沟铲片之间的相对高度也就是开沟深度始终保持不变,进而保证了在播种过程中花生种子的播种深度始终一致;
[0031](2)通过两个整平轮、以及对前、后两整平轮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对播种深度的调节,同时两整平轮还起到了覆土和初步镇压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2]综上所述,通过该装置,可以保证相同的垄截面经历相同的作业流程,保证了花生种子的播种深度能够始终保持一致,推进花生育种机械化进程,提高了花生育种的效率,保证了花生育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开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播深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11限位悬挂板;12前支架;13后支架;上14拉架;15下拉架;
[0039]2限深机构;21前整平轮;22前刮土刀;23连接板;24后整平轮;25后刮土刀;
[0040]3开沟机构;31导引管;32开沟铲片;33开沟器挂接板;34排种管;35开沟器壳体;
[0041]4覆土机构;41覆土板;42平土板;43平土板连接架;
[0042]5播深调节机构;51播深调节板;52播深调节手柄;53深度调节套管;安54安装座板;55内调节套管;56高度调节杆;57侧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44]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45]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包括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1、限深机构2、开沟机构3、覆土机构4和播深调节机构5,播深调节机构5的底端与限深机构2连接,播深调节机构5的上端通过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1与前方的牵引装置连接。播深调节机构5的下端后侧与开沟机构3固定连接。覆土机构4位于开沟机构3的后方,覆土机构4与限深机构2连接。
[0046]如图2所示,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1包括前支架14、后支架12、上拉架13和下拉架15,其中前支架14与牵引装置固定连接,后支架12与播深调节机构5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前支架14和后支架12之间相互平行。前支架14和后支架12的顶端之间通过上拉架13连接,前支架14和后支架12的底端之间通过下拉架15连接,上拉架13和下拉架15之间相互平行。前支架14和上拉架13之间的连接点、与后支架12和下拉架15的连接点之间通过限位悬挂板11连接。限位悬挂板11用于平衡组成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的四个连接杆内的杆应力。
[0047]整个装置在被牵引装置牵引运动的过程中,上拉架13和下拉架15之间始保持平行状态,从而使前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四边形仿形机构;限深机构,包括前整平轮、后整平轮和位于整平轮两侧的连接架;开沟机构,包括开沟铲片和位于开沟铲片后方的排种管;播深调节机构,包括深度调节套管、内调节套管、播深调节板,深度调节套管和内调节套管之间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开沟机构与深度调节套管固定连接,通过内调节套管调节前整平轮的高度,通过播深调节板调节后整平轮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四边形方向机构包括:前支架,与牵引装置固定连接;后支架,与深度调节套管的上端前侧固定连接;上拉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的顶部两端;下拉架,连接前支架和后支架的底部两端;限位悬挂板,连接前支架和上拉架的交点、以及后支架和下拉架的交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整平轮、后整平轮分别与其两侧的连接架铰接;两连接架的前端之间通过前刮土刀固定连接,两连接架的后端之间通过后刮土刀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育种用播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铲片嵌设于开沟器壳体的前端,开沟器壳体通过开沟器挂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学良何晓宁王东伟尚书旗李奇李玉涛刘佳军路通李先杰王春清李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