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2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及装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并进行厌氧、缺氧、好氧、好氧、MBR膜处理,同时排出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对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进行除臭并回收或燃烧除臭后的沼气;MBR膜处理后产生的生化污泥,部分返回缺氧处理的容器中;在进行好氧处理和MBR膜处理时,送入将空气分别好氧处理的容器内及MBR膜处理的装置内;MBR膜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一中间水箱,其特征在于:对中间水箱的出水进行反渗透膜处理或将中间水箱的出水依次经保安过滤器、纳滤膜处理后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处理后的出水直接计量排放;反渗透膜、纳滤膜处理产生的浓水,返回水质、水量调节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工艺及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垃圾渗 滤液的处理工艺及装置。技术背景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 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垃圾渗滤液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处理难度大的严重污染的污水。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 染严重,是一种急需解决的水污染源。关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目前在国外已运用于工程中的处理工艺,主要 包括以下几种。1、 典型的DT-反渗透处理工艺,其流程如图l所示。在该工艺中,没有采用 生化方法的步骤,而所有的步骤全部是物理的过滤方法。2、 典型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工艺(MBR),其流程如图2所示。在该工艺中,采 用了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步骤和分体式MBR、纳滤膜(NF)处理步骤。上述国外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都存在着投资高,运行费用高,操作控制 复杂等缺点。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外垃圾填埋场的技术水平较国内的要先进, 一般都在垃圾分类后再填埋,而国内的垃圾填埋场一般都未做分选处理,将原生 垃圾直接填埋,其渗滤液的水质和国外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国外的垃圾渗滤液处 理工艺方法直接在国内应用, 一般都存在问题,有的甚至无法应用。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但是垃圾渗滤 液的处理技术却相对滞后,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其工艺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工艺,如图3所示,采用了复合厌氧生化步骤、物化法脱氮、A/0氧化 沟和纳滤膜(NF)处理步骤。第二种工艺,如图4所示,采用了物化气浮作为前处理,之后采用缺氧和MBR 生化步骤,最后用纳滤膜(NF)处理的工艺流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只适合于浓 度较低的垃圾渗滤液,其不具备通用性。因国内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研究刚刚起步,上述工艺方法都还不十分成 熟,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如图5所示,是本申请人曾经申请过的名称为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申请号为200810056984. X的专利技术专利。该申请研究一种以生化工艺步骤为主, 结合膜深度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这种处理工艺流程可以适应我国《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有关生活垃圾渗滤(沥)液排放限值的要求。 但是,随着《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于2008年7月1日 的执行,以及2008年7月8日"关于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适用标 准有关问题的公告"的颁布,对生活垃圾渗滤(沥)液排放限值和生活垃圾填埋 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垃圾渗滤 液的处理工艺却均不能适应新的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新的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 准要求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及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1) 在一调节池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调节;2) 在25。C 45。C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处理;3) 对厌氧反应过程产生的沼气进行除臭,同时排出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 泥;然后将除臭后的沼气回收或燃烧掉;4) 对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缺氧处理,同时排出缺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5) 对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同时排出好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6) 对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淹没式膜生物处理,淹没式膜生物处理后产生的 生化污泥部分循环返回步骤4),进行步骤4)和步骤5)所述的缺氧处理和好 氧处理;7) 对所述淹没式膜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入一中间水箱;8) 对所述中间水箱输出的污水经保安过滤器后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处理后的 出水直接计量排放;9) 对反渗透膜处理产生的浓水,返回步骤l),然后进入整个循环处理过程;10) 在进行所述步骤5)好氧处理、步骤6)淹没式膜生物处理过程中,通过 一鼓风机将空气分别送入好氧处理的容器内及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所述步骤8)中,对从保安过滤器出来的污水,先进行纳滤膜处理,经纳滤膜 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一级间水箱加压至1.4 3.0MPa后,再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对 所述纳滤膜处理产生的浓水,返回所述步骤l),进入整个循环处理过程。对所述中间水箱输出的污水,如果达标直接进行计量排放。 对所述纳滤膜处理产生的污水,如果达标直接进行计量排放。 一种实现所述工艺的处理装置,它包括通过泵及输送管路顺序连通的一调节 池、 一厌氧处理罐、 一缺氧处理罐、 一好氧处理罐、 一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一 中间水箱、 一保安过滤器和一反渗透膜机组,所述厌氧处理罐通过输送管与一沼 气除臭装置相连通,沼气除臭装置通过输送管连通一沼气燃烧装置或一沼气回收 装置, 一鼓风机通过输送管分别连通所述好氧处理罐和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所 述厌氧处理罐、缺氧处理罐、好氧处理罐分别通过污泥排放管连接到一污泥池, 所述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输送管直接与所述缺氧处理罐连通,所述中间水箱 的出水端通过输送管直接与所述反渗透膜机组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机组 通过浓水排放管直接与所述调节池连通。一种实现所述工艺的处理装置还可以是:通过泵及输送管路顺序连通的一调 节池、 一厌氧处理罐、 一缺氧处理罐、 一好氧处理罐、 一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一中间水箱、 一保安过滤器、 一纳滤膜机组、 一级间水箱和一反渗透膜机组,所 述厌氧处理罐通过输送管与一沼气除臭装置相连通,沼气除臭装置通过输送管连 通一沼气燃烧装置或一沼气回收装置,一鼓风机通过输送管分别连通所述好氧处 理罐和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厌氧处理罐、缺氧处理罐、好氧处理罐分别通 过污泥排放管连接到一污泥池,所述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输送管直接与所述 缺氧处理罐连通,所述纳滤膜机组的出水端通过输送管直接与所述反渗透膜机组 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纳滤膜机组和所述反渗透膜机组分别通过浓水排放管直接与 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的反渗透膜机组包括若干段反渗透膜单元,每一段所述反渗透膜单元均 包括进水端、浓水排放端和清水排放端,其中第一段所述反渗透膜单元进水端连 接到进水管,最后一段所述反渗透膜单元的浓水排放端通过所述浓水排放管连接 到所述调节池,中间各相邻所述反渗透膜单元之间均通过连接管将上一段所述浓 水排放端与下一段所述进水端连接起来;各段所述反渗透膜单元的清水排放端均连接到清水排放管。所述的纳滤膜机组包括若干段纳滤膜单元,每一段所述纳滤膜单元均包括进 水端、浓水排放端和清水排放端,其中第一段所述纳滤膜单元进水端连接到进水 管,最后一段所述纳滤膜单元的浓水排放端通过所述浓水排放管连接到所述调节 池,中间各相邻所述纳滤膜单元之间均通过连接管将上一段所述浓水排放端与下一段所述进水端连接起来;各段所述纳滤膜单元的清水排放端均连接到清水排放管。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工艺针对2008 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以及2008 年7月8日颁布的"关于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有关问题 的公告"的要求,对200810056984. X专利申请中的生物加膜处理流程进行了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一调节池中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2)在25℃~45℃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处理; 3)对厌氧反应过程产生的沼气进行除臭,同时排出厌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然后 将除臭后的沼气回收或燃烧掉; 4)对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缺氧处理,同时排出缺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5)对缺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同时排出好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6)对好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淹没式膜生物处理,淹没 式膜生物处理后产生的生化污泥部分循环返回步骤4),进行步骤4)和步骤5)所述的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7)对所述淹没式膜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入一中间水箱; 8)对所述中间水箱输出的污水经保安过滤器后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处理后的出水直 接计量排放; 9)对反渗透膜处理产生的浓水,返回步骤1),然后进入整个循环处理过程; 10)在进行所述步骤5)好氧处理、步骤6)淹没式膜生物处理过程中,通过一鼓风机将空气分别送入好氧处理的容器内及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