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发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821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号发生系统,至少包括:信号源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信号源模块将高能X射线转换对应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并校正,从而调节所述信号源模块中的高能X射线,进而使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完成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能够对辐射信号进行快速修正,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客观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广泛地适用性。具有广泛地适用性。具有广泛地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发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辐射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发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辐射探测领域,经常需要设计专门的读出电子学系统获取核辐射信号。根据闪烁体和光电器件的特性,设计合适的信号读出电路,目的是减少模拟信号畸变失真。传统检测电路信号传输手段是采用信号发生器生成的信号作为电路的输入源,通常信号发生器体积较大。实际使用中会有不同闪烁体与光电器件组合,信号上升时间、幅值等也会发生改变,而具有可编程的任意信号发生器需要编程才能获得响应的辐射信号波形,使用过程较为繁琐。现有的辐射探测系统,大多集中在探测能谱信息或集中在辐射信息获取领域,而在辐射信号的修正方面实现起来较为复杂。
[0003]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发生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辐射探测系统在辐射信号的修正方面实现起来较为复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信号发生系统,所述信号发生系统至少包括:信号源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0006]所述信号源模块将高能X射线转换对应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
[0007]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对电信号进行校正,从而调节所述信号源模块中的高能X射线,进而使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完成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
[0008]可选地,所述信号源模块包括:放射信号单元、闪烁体单元、转换单元、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壳体,其中:所述放射信号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方,生成高能X射线,其中,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投影内;所述闪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上方,将高能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其中,所述闪烁体单元的投影与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投影重叠;所述转换单元位于所述闪烁体单元的上方,将可见光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传输,其中,所述转换单元的投影位于所述闪烁体单元的投影内;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转换单元的上方;所述壳体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边沿紧密贴合,所述壳体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盖板的边沿紧密贴合,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上,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二盖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0009]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投影内;所述射线源载体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的上方,所述射线源载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投影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投影位于所述射线源载体的投影
内;所述豁免放射源位于所述射线源载体的上方,生成X射线;所述第一挡板及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射线源载体的上方,通过调整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调节X射线的能量强度。
[0010]可选地,所述闪烁体单元包括:闪烁体器件、第一反射层及第二反射层,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为C形设置,所述第一反射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侧面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第一反射层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反射层为反C形设置,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反射层的侧面与所述壳体贴合,所述第二反射层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闪烁体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底面的上方,其中,所述闪烁体器件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投影内。
[0011]可选地,所述转换单元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电源线,其中:所述光电转换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光电转换器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顶面之间;所述电源线设置在所述光电转换器上。
[0012]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器包括硅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光电倍增管。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螺丝。
[0014]可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输入保护单元、跨阻放大单元、带通滤波单元、电压放大单元、第一差分驱动单元、模数转换单元、信号缓冲单元、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电源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保护单元接收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过压及过流保护;所述跨阻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将电信号中的电流转换为电压;所述带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跨阻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对电信号进行带通滤波;所述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带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第一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将单端电信号转换为差分电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出断连接;所述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外接检测设备进行状态观察;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所述电源对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供电。
[0015]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ARM处理器,或FPGA。
[0016]可选地,所述电源包括:电源降噪单元、电压转换单元及电源滤波单元,其中:所述电源滤波单元对外部供电进行滤波操作;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降噪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17]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信号发生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信号发生系统,能够对辐射信号进行快速修正,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客观可靠。
[0019]2)本技术的信号发生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具有广泛地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信号发生系统中信号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技术信号发生系统中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信号源模块
[0024]11
ꢀꢀꢀꢀꢀꢀꢀꢀꢀꢀꢀꢀꢀꢀꢀꢀꢀꢀꢀꢀꢀꢀ
放射信号单
[0025]111
ꢀꢀꢀꢀꢀꢀꢀꢀꢀꢀꢀꢀꢀꢀꢀꢀꢀꢀꢀꢀꢀ
支撑结构
[0026]112
ꢀꢀꢀꢀꢀꢀꢀꢀꢀꢀꢀꢀꢀꢀꢀꢀꢀꢀꢀꢀꢀ
射线源载体
[0027]113
ꢀꢀꢀꢀꢀꢀꢀꢀꢀꢀꢀꢀꢀꢀꢀꢀꢀꢀꢀꢀꢀ
豁免放射源
[0028]114
ꢀꢀꢀꢀꢀꢀꢀꢀꢀꢀꢀꢀꢀꢀꢀꢀꢀꢀꢀꢀꢀ
第一挡板
[0029]115
ꢀꢀꢀꢀꢀꢀꢀꢀꢀꢀꢀꢀꢀꢀꢀꢀꢀꢀꢀꢀꢀ
第二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系统至少包括:信号源模块及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信号源模块将高能X射线转换对应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其中,所述信号源模块包括:放射信号单元、闪烁体单元、转换单元、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壳体,其中:所述放射信号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的上方,生成高能X射线,其中,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投影内;所述闪烁体单元设置在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上方,将高能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其中,所述闪烁体单元的投影与所述放射信号单元的投影重叠;所述转换单元位于所述闪烁体单元的上方,将可见光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传输,其中,所述转换单元的投影位于所述闪烁体单元的投影内;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转换单元的上方;所述壳体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盖板的边沿紧密贴合,所述壳体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盖板的边沿紧密贴合,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上,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二盖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并校正,从而调节所述信号源模块中的高能X射线,进而使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完成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其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输入保护单元、跨阻放大单元、带通滤波单元、电压放大单元、第一差分驱动单元、模数转换单元、信号缓冲单元、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电源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输入保护单元接收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过压及过流保护;所述跨阻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保护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将电信号中的电流转换为电压;所述带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跨阻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对电信号进行带通滤波;所述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带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对电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第一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将单端电信号转换为差分电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出断连接;所述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二差分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外接检测设备进行状态观察;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缓冲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对待测物的性能评估;所述电源对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鹏朱伟平黄翌敏
申请(专利权)人:奕瑞影像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