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涉及绿色建筑领域,于主墙体内嵌合槽体,贯穿槽体设置传热结构,槽体内设置用于传热的第一导热液体;传热结构包括第一传热组、第二传热组、第一传热模块、第二传热模块,其中槽体吸收外部的热量并通过第二传热组传输至第一传热组,第一传热组通过第一传热模块进行传热至室内;同时可通过第二传热模块传热至第一传热组、第一传热模块进行传热至室内;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因内外温差而需要进行电器补偿发热的功耗。偿发热的功耗。偿发热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发展所依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筑节能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符合全球降耗节能、减排温室气体的发展趋势。
[0003]适宜的人居环境为有充足的光照以及适宜的温度,而现有技术中的绿色建筑中多通过在屋顶进行增设天窗结构进行满足采光的需求,同时通过打开天窗具有通风的效果,而该种设置易受天气的影响,雨天时需要进行关闭窗户进行遮雨,影响室内通风;此外室内室外温度不平衡的状态下需要进行开启电器以调整最佳的温度,在室内室外的温度相差较大时所需电力资源较多,如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夜晚较冷的情况下屋内需要进行升温以保持舒适的温度,而现有技术中不能较好地解决室内室外温度差而带来的较高能耗问题,则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如光、热以降低绿色建筑室内能耗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4]综上所述,经过申请人的海量检索,本领域至少存在不能较好地解决室内室外温度差而带来的较高能耗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或者改进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为了解决不能较好地解决室内室外温度差而带来的较高能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和绿色建筑,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包括主墙体、嵌合于主墙体内的槽体、用于通风与采光的窗体结构、贯穿槽体的传热结构,所述槽体内设置用于传热的第一导热液体;所述传热结构包括嵌合于主墙体上的第一传热组、与第一传热组连通传热并设置于槽体内的第二传热组、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一端并延伸至室内的第一传热模块、设置于第二传热组一端并设置于室外的第二传热模块;所述第二传热模块与第二传热组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模块与第一传热组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组包括第一传热板、第二传热板、设置于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之间并通过旋转使两端分别与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相抵触进行传热的中间传热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传热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固定板体、活动板体;所述固定板体贯穿设置固定条;所述活动板体贯穿设置轴体,所述轴体末端设置可带动活动板体旋转的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连接第一电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板设置第一腔体;所述第一传热板上设置多个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抵触板;第二传热板设置第二腔体,所述第二传热板上设置多个与第二腔体
连通的第二抵触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体包括多个横向阵列排布且剖面为正六边形的第一块体;所述活动板体包括多个横向阵列排布且剖面为正六边形的第二块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热组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传热端、横向设置的第二传热端;所述第一传热端的一端与第二传热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传热端的一端与第一传热组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端与第二传热模块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端设置多个向外延伸且呈“V”形的第一延伸条;所述第二传热端设置多个向外延伸且呈“V”形的第二延伸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组与第二传热模块之间设置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贯穿槽体且连通第一传热组、第二传热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模块包括与第一传热组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贴合板体、多个设置于第一贴合板体上且向外延伸的第一传热条;所述第二传热模块包括一侧贴合于槽体上的第二贴合板体、多个设置于第二贴合板体上且向外延伸的第二传热条。
[0014]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包括上述的绿色建筑墙体结构。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于主墙体内嵌合槽体,贯穿槽体设置传热结构,槽体内设置用于传热的第一导热液体;传热结构包括第一传热组、第二传热组、第一传热模块、第二传热模块,其中槽体吸收外部的热量并通过第二传热组传输至第一传热组,第一传热组通过第一传热模块进行传热至室内;同时可通过第二传热模块传热至第一传热组、第一传热模块进行传热至室内;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因内外温差而需要进行电器补偿发热的功耗;使用电器进行调整室内温度时,由于调整的温度梯度相对较小,使用的电器功耗随之减小;同时槽体内的第一导热液经过一天的曝晒升温后,可传输至室内用水,由于预先通过升温,使室内的用水器具如厨房用水、卫浴用水的后续加热所用能量较少,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热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热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中间传热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传热模块与盖体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窗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窗体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组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片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

主墙体、2

槽体、3

窗体结构、7

排气孔、41

第一传热组、42

第二传热组、43

第一传热模块、44

第二传热模块;411

第一传热板、412

第二传热板、413

中间传热板、4131

固定板体、4132

活动
板体、4133

固定条、4134

轴体、4135

第一皮带、4136

第一电机、4137

阻隔板体;4111

第一腔体、4112

第一抵触板、4121

第二腔体、4122

第二抵触板、41311

第一块体、41321

第二块体、421

第一传热端、422

第二传热端、51

第一管道、4211

第一延伸条、4221

第二延伸条、431

第一贴合板体、432

第一传热条、441

第二贴合板体、442

第二传热条、4411

第三腔体、11

固定支架、45

盖体;31

框体、32

片体、33

柱体、38

弹性片体、321

片体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墙体、嵌合于主墙体内的槽体、用于通风与采光的窗体结构、贯穿槽体的传热结构,所述槽体内设置用于传热的第一导热液体;所述传热结构包括嵌合于主墙体上的第一传热组、与第一传热组连通传热并设置于槽体内的第二传热组、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一端并延伸至室内的第一传热模块、设置于第二传热组一端并设置于室外的第二传热模块;所述第二传热模块与第二传热组相连通;所述第二传热模块与第一传热组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组包括第一传热板、第二传热板、设置于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之间并通过旋转使两端分别与第一传热板与第二传热板相抵触进行传热的中间传热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热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固定板体、活动板体;所述固定板体贯穿设置固定条;所述活动板体贯穿设置轴体,所述轴体末端设置可带动活动板体旋转的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连接第一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板设置第一腔体;所述第一传热板上设置多个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抵触板;第二传热板设置第二腔体,所述第二传热板上设置多个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抵触板。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双鹏廖育云廖暑云周蕴灵杨智兴郑伟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信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