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74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新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主屋顶,主屋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第一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透光斜顶,第一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箱,第二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放置箱体,放置箱体的下端与第二收集箱贯通,放置箱体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收集箱的上端通过转动单元与对称设置的两个浇灌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透光斜顶流下,流到浇灌板上,顺着浇灌板流下,对第一放置槽内放置的绿植进行浇水作业,转动单元的设置,使得浇灌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浇灌,防止对绿植的浇灌太多易造成淹死绿植的问题。植的浇灌太多易造成淹死绿植的问题。植的浇灌太多易造成淹死绿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绿色建筑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其中,就存在利用屋顶平面进行节约空间以及利用雨水进行绿植种植的建筑屋顶,既能起到节约空间,又能利用绿植对屋顶进行隔热防护。
[0003]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一篇名为一种市政工程的绿色建筑屋顶结构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298279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通过各组预制面板上的槽口内部栽种有绿植,绿植不断在各组槽口内部生长,提升了屋顶的美观程度,绿植对屋顶的覆盖不仅降低了阳光的照射,起到了隔热降温的作用,同时绿植呈簇状分布,绿植的覆盖降低了冷气流对屋顶的直接接触,当冷气流流过屋顶时形成对冷气流的阻隔,进而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房屋建筑屋顶结构的改造,使房屋内部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提升了屋内人员的居住体验,达到了房屋建筑居住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但是上述装置实际使用的时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述装置设置在屋顶的绿植,因为是直接面向天空的,所以下雨的时候,绿植直接经受雨水的浇灌,如果雨量过大,那么绿植可能会出现水分过剩淹没致死的情况,基于此,现在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绿色建筑屋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装置设置在屋顶的绿植,因为是直接面向天空的,所以下雨的时候,绿植直接经受雨水的浇灌,如果雨量过大,那么绿植可能会出现水分过剩淹没致死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主屋顶,所述主屋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透光斜顶,所述第一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二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放置箱体,所述放置箱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收集箱贯通,所述放置箱体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二收集箱的上端通过转动单元与对称设置的两个浇灌板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箱上设置有取用抽屉,所述取用抽屉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优选地,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上的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支撑板,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均通过第一转轴与浇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箱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储液箱体,所述储液箱体内滑动连接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上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浇灌板转动连接,所述浇灌板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贯穿槽,所述储
液箱体上设置有阀门。
[0008]优选地,所述浇灌板上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放置槽,多个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均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阻隔框,所述阻隔框的侧面贯通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灌溉管连接,所述灌溉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灌溉软管。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放置槽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曲面,所述浇灌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组阵列设置的导向凸起。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放置槽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通过用于提供弹力的弹簧与第二卡接槽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内管,所述灌溉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磁力环。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的侧面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浇灌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曲面,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对透水孔进行刷洗的刷洗单元,所述倾斜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分水凸起。
[0013]优选地,所述刷洗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倾斜面上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周阵列分布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刮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转动单元的设置,寻常状态下,浇灌板朝向绿植倾斜,雨水顺着浇灌板流下的时候,雨水沿着导向凸起和第一导向曲面以及第二放置槽,通过第一连接板上的阻隔框通过灌溉管上设置的灌溉软管对绿植进行浇灌,与此同时,雨水顺着贯穿槽流到储液箱体内,随着储液箱体内雨水量的增多,漂浮板向上漂浮,随着漂浮板向上漂浮,调节杆绕着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转动,带动浇灌板产生转动,浇灌板的倾斜方向产生改变,朝向外侧倾斜,不再对绿植进行浇灌,如此一来,有效避免绿植出现淹死的问题;2、通过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设置,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卡接块上设置的卡接凸起与连接凸起上设置的第一卡接槽卡接,保证第一连接板稳定的连接在浇灌板上,进行浇灌的时候,根据放置箱体上放置的绿植的数量,通过磁力环连接相应数量的灌溉管,并且将灌溉软管放置到绿植内,以便进行浇灌;3、通过刷洗单元的设置,随着浇灌板的朝外倾斜,雨水顺着浇灌板上设置的第二导向曲面流下,流动到转动板上,带动转动板进行转动,挂刷对透水孔上的杂物进行刮除,便于透水孔对雨水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中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中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中第一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中第一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附图标记注释:1、主屋顶;2、第一收集箱;3、第一支撑杆;4、透光斜顶;5、第二收集箱;6、放置箱体;7、第一放置槽;8、浇灌板;9、取用抽屉;10、把手;111、第一支撑板;112、第一转轴;113、储液箱体;114、漂浮板;115、第二支撑板;116、第二转轴;117、调节杆;118、第三转轴;119、贯穿槽;120、阀门;131、第二放置槽;132、第一连接板;133、阻隔框;134、灌溉管;135、灌溉软管;14、第一导向曲面;15、导向凸起;161、连接凸起;162、第一卡接槽;163、凹槽;164、第二卡接槽;165、第一卡接块;166、弹簧;167、卡接凸起;171、连接内管;172、磁力环;181、倾斜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包括主屋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屋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收集箱(2),所述第一收集箱(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杆(3),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固定连接有透光斜顶(4),所述第一收集箱(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收集箱(5),所述第二收集箱(5)上固定连接有放置箱体(6),所述放置箱体(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收集箱(5)贯通,所述放置箱体(6)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放置槽(7),所述第二收集箱(5)的上端通过转动单元与对称设置的两个浇灌板(8)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箱(5)上设置有取用抽屉(9),所述取用抽屉(9)上固定连接有把手(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上的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一支撑板(111),每组所述第一支撑板(111)之间均通过第一转轴(112)与浇灌板(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收集箱(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储液箱体(113),所述储液箱体(113)内滑动连接有漂浮板(114),所述漂浮板(114)上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15),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15)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6),所述第二转轴(116)与调节杆(117)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117)的上端通过第三转轴(118)与浇灌板(8)转动连接,所述浇灌板(8)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贯穿槽(119),所述储液箱体(113)上设置有阀门(1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板(8)上开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放置槽(131),多个所述第二放置槽(131)内均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2),所述第一连接板(132)上固定连接有阻隔框(133),所述阻隔框(133)的侧面贯通连接有灌溉管(134),所述灌溉管(134)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泰永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城乡规划发展中心淄博市城乡规划展览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