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773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装置,具体涉及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箱体、药剂腔、原料腔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搅拌腔,搅拌腔的底部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搅拌腔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第一电磁阀,过滤装置的底部设有收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药剂腔的第三连接管与转动套管内侧的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以及在转动套管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的孔洞,从而能够使药剂同时加入到搅拌溶液内的不同深度中,能够使药剂更加均匀的混合在搅拌溶液中,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存在原料搅拌不均匀,搅拌混合时间较长,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效率较低,以及现有装置再次添加原料时无法快速的与原溶液混合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混合装置的
,具体而言,涉及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组胶原蛋白一般指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改进,重组的胶原蛋白的基因序列与人的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组织相容性较好,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并参与构建胶原,帮助进行组织修复和部位填充,人体中有各种类型的胶原蛋白,常见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

型和

型,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胶原主要以Ⅰ型、Ⅱ型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在婴儿皮肤中间,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占到80%以上,有优质的弹性和修复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其合成速度比不上流失速度,会出现皱纹、松弛等衰老现象,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基因序列与人的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组织相容性也比较好,不易诱发机体产生排异反应,可以顺利进入到真皮层被吸收、同化,增强受损皮肤的扩张力,恢复皮肤的弹性,达到修复、补水、亮肤以及填充等作用。但在现有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过程中,常常存在原料搅拌不均匀,搅拌混合时间较长,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效率较低等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13952862A的一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凝胶敷料生产用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腔室的箱体;箱盖上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底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位于箱体腔室内,搅拌机构还包括方形框体,传动轴底端与方形框体连接,方形框体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槽,顶部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底部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支板,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均设置有错位搅拌杆,两组错位搅拌杆呈上下对称排列;其中,两组错位搅拌杆的数量不同。本专利技术中对原料进行多向混合搅动,增强对原料的搅拌混合效果,缩短搅拌时长,提升混合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0004]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下述问题:所有的原料添加口都均在箱体的上方,因此当搅拌过程中添加原料后多数将聚集在搅拌溶液的上方,难以快速的将添加的原料混合到搅拌溶液中。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存在原料搅拌不均匀,搅拌混合时间较长,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效率较低,以及现有装置再次添加原料时无法快速的与原溶液混合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包括箱体、药剂腔、原料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底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
置与搅拌腔之间设有用于贯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第一电磁阀,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过滤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贯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设有控制处理系统以及供电装置;所述搅拌腔的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于搅拌腔的两相对的外侧壁,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控制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动伸缩杆、转动部件以及螺旋叶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顶部垂直设于支撑架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设于转动部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中轴线与转动部件的中轴线平齐;所述螺旋叶片设于转动部件的外侧壁;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连接杆以及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活动通道,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套管活动连接的盖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于第一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盖体的底部壁厚设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套管的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个孔洞,若干个所述孔洞均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所述药剂腔设于支撑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药剂腔的底部设有与药剂腔贯通连接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药剂腔的一端贯穿盖体的顶部壁厚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第二电磁阀。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垂直设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设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侧,所述固定套筒的外侧壁设有垂直长度方向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垂直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搅拌腔的顶部边缘部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壁设有啮齿,所述啮齿与第二传动齿轮远离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所述转动环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刮板,若干个所述刮板设于搅拌腔的内侧壁。
[0009]进一步,所述原料腔设于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原料腔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出料口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腔内部;所述原料腔靠近底部的边缘部设有垂直经过出料口的第二活动通道,所述第二活动通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沿长度方向的齿条,且所述齿条远离挡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活动通道外;所述原料腔靠近第二活动通道的外侧壁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三传动齿轮,且位于原料腔的外侧,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原料腔的侧壁壁厚延伸至原料腔的内侧,且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设有若干个搅动杆;所述原料腔靠近第二活动通道的外侧壁间隔设有第二驱动电机以及滚子轴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以及滚子轴承之间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设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以及齿条之间,且所述第一螺纹杆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以及齿条啮合。
[0010]进一步,所述转动套管的底部垂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转动套管的一端设有推板。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过滤漏斗以及消毒腔,所述过滤漏斗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管贯通连接,所述过滤漏斗设于消毒腔的顶部,所述消毒腔的内侧壁设有
若干个消毒装置。
[0012]进一步,所述螺旋叶片包括立式叶片以及横式叶片,所述立式叶片以及横式叶片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设于转动套管的外侧壁。
[0013]进一步,所述搅拌腔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制冷装置。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管采用伸缩管。
[0015]进一步,所述挡板的顶面以及底面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件。
[0016]进一步,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外侧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盖体的底部设有与环形凹槽相互配合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活动连接于环形凹槽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药剂腔的第三连接管与转动套管内侧的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以及在转动套管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的孔洞,从而能够使药剂能够同时加入到搅拌溶液内的不同深度中,能够使药剂更加均匀的混合在搅拌溶液中,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存在原料搅拌不均匀,搅拌混合时间较长,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效率较低,以及现有装置再次添加原料时无法快速的与原溶液混合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药剂腔、原料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底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搅拌腔之间设有用于贯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第一电磁阀,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设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过滤装置之间设有用于贯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箱体的外侧壁设有控制处理系统以及供电装置;所述搅拌腔的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于搅拌腔的两相对的外侧壁,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与控制处理系统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电动伸缩杆、转动部件以及螺旋叶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顶部垂直设于支撑架的底面中部,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设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设于转动部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中轴线与转动部件的中轴线平齐;所述螺旋叶片设于转动部件的外侧壁;所述转动部件包括连接杆以及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活动通道,所述转动套管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套管活动连接的盖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于第一活动通道的内侧底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盖体的底部壁厚设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套管的外侧壁间隔设有若干个孔洞,若干个所述孔洞均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所述药剂腔设于支撑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药剂腔的底部设有与药剂腔贯通连接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药剂腔的一端贯穿盖体的顶部壁厚与第一活动通道贯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第二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敷料生产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垂直设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设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侧,所述固定套筒的外侧壁设有垂直长度方向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垂直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搅拌腔的顶部边缘部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壁设有啮齿,所述啮齿与第二传动齿轮远离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所述转动环的底部间隔设有若干个刮板,若干个所述刮板设于搅拌腔的内侧壁。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娟贾若贤林琳管荣健鲁重义颜先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普莱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