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三介质换热器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介质换热器是一种能够实现制冷剂、载冷剂、空气等三种介质之间两两独立或联合换热的换热设备;根据三种介质的温度不同,可实现制冷剂
‑
空气、制冷剂
‑
载冷剂、载冷剂
‑
载冷剂、载冷剂
‑
空气以及制冷剂
‑
(载冷剂和空气)、(制冷剂和载冷剂)
‑
空气等多种换热模式;随着该技术逐渐成熟化,未来将在汽车、电子、空调、化工、医疗等诸多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0003]目前,当三介质换热器面对作为空调室内机这类需要在小空间使用的场景时,尤其当将平行流扁管垂直放置时,现有技术中的分集流器体积过大,甚至可能占据整个迎风面积的三分之二,直接导致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量不足、无法使用。
[0004]综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在保证高承压、高均流性的同时,缩小分集流器体积的三介质换热器结构形式。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介质换热器,包括第一分集流器(1)和第二分集流器(2),还包括若干平行并保持间距排列的第一换热管(31)和第二换热管(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集流器(1)包括分集管部(10)和第一均流板(11),所述分集管部(10)设有开孔表面(100)和至少一个流体通道(101),所述开孔表面(100)设有与所述流体通道(101)相通的多个均流小孔(102),所述第一均流板(11)具有一个带焊料层的钎焊表面(110),所述钎焊表面(110)设有若干个凹形的均流腔(111),每个所述均流腔(111)的底部均设有一个第一换热管插孔(112);所述第一换热管(31)插接并钎焊在所述第一换热管插孔(112)中,所述第一换热管(31)与所述均流腔(111)连通,所述开孔表面(100)与所述钎焊表面(110)贴合并钎焊,每个所述均流腔(111)均通过若干个所述均流小孔(102)与所述流体通道(101)连通;所述第二分集流器(2)包括流体室(20)和第二均流板(21),所述第二均流板(21)设有若干个第二换热管插孔(210),所述第一分集流器(1)和所述第二均流板(21)依次平行,所述流体室(20)与所述第二均流板(21)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连接,以构成封闭腔体结构;所述第二换热管(32)插接并钎焊在所述第二换热管插孔(210)中,所述第二换热管(32)与所述流体室(20)连通,以组成三介质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流板(21)还设有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管过孔(211),所述第一换热管过孔(211)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插孔(210)在所述第二均流板(21)上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过孔(211)与第一换热管插孔(112)同轴对应且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换热管过孔(211)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换热管插孔(112)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管部(10)和所述第一均流板(11)均在所述流体室(20)腔体内,使所述第一分集流器(1)和所述第二分集流器(2)构成内外双通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11)设置在所述流体室(20)腔体内,所述分集管部(10)设置在所述流体室(20)腔体外,使所述第一分集流器(1)和所述第二分集流器(2)构成并列双通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管部(10)是具有多个孔道的平行流扁管,每个孔道均在所述分集管部(10)的同一壁面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均流小孔。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三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流板(21)上设有朝向所述流体室方向的安装凹槽,所述第二换热管插孔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过孔相互平行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庭,王源,杨红伟,王将,蔡旻,石文星,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可特汽车热交换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