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散热的TO管座与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56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优化散热的TO管座与光模块,通过在TO管座的基座上设置散热凸台,从而增大基座整体的散热面积,并且基座上的精确引脚于所述散热凸台上方环绕设置,在保证第一引脚的正常连接的前提下,将基座上的热源器件的热量一方面通过基座外围发散至结构件外壳,另一方面通过散热凸台发散至结构件外壳,有效引导热源散热途径,增大TO管座上累积热量的分摊面积,将热量引导到结构件外壳,极大的提升了散热效率。散热效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散热的TO管座与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模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优化散热的TO管座与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对于TO管座的封装中,通常在结构件外壳内部设置有高导热紫铜底座,将所述高导热紫铜底座同TO管座中的基座的外围相贴合,并在高导热紫铜底座与基座之间填充导热凝胶,热量从TO管座上的热源器件传输至所述基座,再从基座的外围传输至高导热紫铜底座,进而将热量转移至结构件外壳并发散至外部,完成散热,但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基座基本都为相对较扁的圆柱体,因此用于散热的面积仅为该圆柱体的部分侧面,散热面积过小,往往无法实现较为优良的散热效率;而在TO封装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工温(即应用环境温度为

40℃~+85℃)与商温(即应用环境温度为0℃~+70℃)两种工作环境,而其中工温相较于商温由于温度更加苛刻,因此对于TO封装有着更高的结构要求,而现有技术对于TO管座的封装结构大部分仅能够应对商温的工作环境,当工作环境需要应对工温时,现有的TO封装结构由于散热面积过小,并且导热凝胶的导热率低(3W/(M.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散热的TO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第一引脚(2)和散热凸台(3),其中:所述基座(1)包括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所述第一侧面(11)和所述第二侧面(12)相对设置;所述散热凸台(3)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第一侧面(11)表面;所述第一引脚(2)贯通所述基座(1)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并且所述第一引脚(2)设置于所述散热凸台(3)上方的周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散热的TO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散热的TO管座还包括:散热底座(4),其中:所述散热底座(4)设置于结构件外壳内部,并位于所述散热凸台(3)和所述基座(1)的下方;所述散热底座(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所述第二凹槽(42)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41)深度;所述第一凹槽(41)位于所述散热凸台(3)下方,所述第一凹槽(41)用于承载所述散热凸台(3),并与所述散热凸台(3)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凹槽(42)位于所述基座(1)下方,所述第二凹槽(42)用于承载所述基座(1),并与所述基座(1)下表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散热的TO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第二侧面(1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热源器件(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散热的TO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台(3)包括凸起部分(31)和圆扇体部分(32),其中:所述圆扇体部分(32)为所述散热凸台(3)的下半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1)第一侧面(11)表面的下半区域;所述凸起部分(31)为所述散热凸台(3)的上半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1)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引脚(2)设置于所述凸起部分(31)上方的周遭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散热的TO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利周情梁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