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52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塔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无粘结预应力钢筋、耗能钢筋、灌浆套筒、钢套筒、摩擦型高强螺栓、弧形端板、预制钢梁;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内竖直设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顶部预留耗能钢筋、底部埋入灌浆套筒,通过灌浆和预应力实现上、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凹凸面连接和复位;所述钢套筒内部焊接有栓钉并嵌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表面,所述预制钢梁端部焊接弧形端板,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水平依次穿过弧形端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和钢套筒,实现预制钢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所述节点施工方便,耗能能力强,有效控制节点残余变形,适用于风电混合塔架连接。合塔架连接。合塔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塔架
,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因其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陆上风电塔架多数采用钢结构塔筒,因其制造方便、重量较轻、安装速度快,已经成为100米及以下轮毂高度风电机组最主要的支撑结构形式。
[0003]目前陆上风电规模化装机区域已逐渐向中东部地区转移,而这些地区属于低风速区,为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和发电量,需要大幅提升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单机容量和叶片长度。对于低风速区风电机组,采用传统钢结构塔筒会带来以下问题:1,由于塔筒结构的自振频率较低,更易与风轮转动频率接近,出现共振风险增大;2,由于钢塔筒抗侧刚度小,虽然变形适应性强,但机组运行时摆幅较大,疲劳问题突出,从而影响结构安全性。可见传统钢结构塔筒的支撑形式已难以满足我国陆上低风速区风能开发的需求。
>[0004]针对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两根待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钢套筒(5)、预制钢梁(8),其中: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采用相配合的凹形和凸形接口,顶部预留有外伸的耗能钢筋(3),底部对应设置有连接和固定所述耗能钢筋(3)的灌浆套筒(4),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2),以施加预应力;所述钢套筒(5)固定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上部;所述预制钢梁(8)端部焊接有弧形端板(7),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6)水平依次穿过弧形端板(7)、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和钢套筒(5),施加螺栓预紧力,实现预制钢梁(8)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端板(7)和钢套筒(5)沿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高度方向设置两排螺栓孔,弧形端板(7)和钢套筒(5)螺栓孔数量、大小、间距保持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风电混合塔架结构的自复位耗能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在工厂支模、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所述钢套筒(5)布置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内钢筋端部位置作为免拆除部分模板;在水平方向设置预埋管穿过钢套筒(5)的螺栓孔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内部,待混凝土浇筑完成,所述钢套筒(5)固定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1)表面,并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溥李锋王宇航黄小刚贾传果李盛典王婉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