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744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单元,包括壳体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的感温计时组件、与感温计时组件接触的阶段解锁组件、设置于阶段解锁组件下方的待机供能切换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待机供能切换组件两侧的闪光组件和蜂鸣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长时间无能耗待机检测,提高装置使用年限,减少生产成本;对异常高温的不同持续时长进行记录并根据不同时长的高温切换不同的预警效果,避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头防护
,特别是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缆配网中,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本体相比,是薄弱环节,是电缆线路安全运行的短板。实际运行中电缆头发生故障前,往往有出现发热,加速绝缘老化,最后造成击穿短路“放炮”的过程。在此期间其电缆头温度会比正常情况下高出许多,而且会持续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定期测量电缆终端温度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情况。
[0003]目前,运行单位主要依靠红外测温仪长期对配电设备及电缆头测量,或者工作人员手持式局放测试仪进行定期巡视。但是前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导致持续消耗能源并且使用寿命较低,使用成本较高;后者需要人工定期巡视,消耗大量人力资源但仍会出现遗漏现象,并且无法知晓异常高温维持的持续时间是否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其能够长时间无能耗待机检测,对异常高温的不同持续时长进行记录并根据不同时长的高温切换不同的预警效果,避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其包括防护单元,包括壳体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的感温计时组件、与感温计时组件接触的阶段解锁组件、设置于阶段解锁组件下方的待机供能切换组件,以及分别设置于待机供能切换组件两侧的闪光组件和蜂鸣组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感温计时组件包括与壳体组件一侧连接的导温片、设置于导温片一端的多组下料口、覆盖设置于多组下料口上的感温块、设置于感温块上方并与壳体组件连接的储料件、设置于下料口下方的集料件、设置于集料件底部的第一弹簧,以及设置于集料件一侧并由高到低排列的三组解锁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阶段解锁组件包括与外侧最低高度的解锁块接触的限位条、与限位条固定连接的滑动支撑板、与滑动支撑板插接的L型限位支撑条、设置于滑动支撑板底部并与L型限位支撑条一侧连接的第二弹簧、与壳体组件内壁连接的F型限位块,以及依次设置于F型限位块内并被滑动支撑板支撑的第一冲击块和第二冲击块
[0010]第二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待机供能切换组件包括承载
盒体、设置于承载盒体两侧的两组弧底撑块、设置于承载盒体另外两侧且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接电块和第二接电块、设置于承载盒体下方的中空座、对称设置于中空座内壁两侧的两组第一弹性支撑圈、设置于两组第一弹性支撑圈下方的第二弹性支撑圈,以及分别设置于中空座两侧的第一供能件和第二供能件;第一供能件和第二供能件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接电块和第二接电块下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供能件和第二供能件结构相同;第一供能件包括储能电源、与储能电源连接的通电片,以及设置于通电片一侧的接电片;通电片和接电片之间留有与第一接电块宽度相同的间隙。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闪光组件与第一供能件线路连接且一端伸出壳体组件外。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蜂鸣组件与第二供能件线路连接且一端伸出壳体组件外。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闪光组件为闪光灯,蜂鸣组件为蜂鸣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电缆头;电缆头中部设置有与导温片适配的感温插口。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滑动支撑板底部设置有与L型限位支撑条插接的插槽。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长时间无能耗待机检测,提高装置使用年限,减少生产成本;对异常高温的不同持续时长进行记录并根据不同时长的高温切换不同的预警效果,避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0]图1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21]图2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0024]图5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部分省略示意图。
[0025]图6为电缆头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部分省略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
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其能够长时间无能耗待机检测,对异常高温的不同持续时长进行记录并根据不同时长的高温切换不同的预警效果,避免人工巡视出现遗留现象。
[0031]具体的,防护单元100,包括壳体组件101、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1内的感温计时组件102、与所述感温计时组件102接触的阶段解锁组件103、设置于所述阶段解锁组件103下方的待机供能切换组件104,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机供能切换组件104两侧的闪光组件105和蜂鸣组件106。
[0032]进一步的,所述感温计时组件102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101一侧连接的导温片102a、设置于所述导温片102a一端的多组下料口102b、覆盖设置于多组所述下料口102b上的感温块102c、设置于所述感温块102c上方并与所述壳体组件101连接的储料件102d、设置于所述下料口102b下方的集料件102e、设置于所述集料件102e底部的第一弹簧102f,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料件102e一侧并由高到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单元(100),包括壳体组件(101)、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1)内的感温计时组件(102)、与所述感温计时组件(102)接触的阶段解锁组件(103)、设置于所述阶段解锁组件(103)下方的待机供能切换组件(104),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机供能切换组件(104)两侧的闪光组件(105)和蜂鸣组件(10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计时组件(102)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101)一侧连接的导温片(102a)、设置于所述导温片(102a)一端的多组下料口(102b)、覆盖设置于多组所述下料口(102b)上的感温块(102c)、设置于所述感温块(102c)上方并与所述壳体组件(101)连接的储料件(102d)、设置于所述下料口(102b)下方的集料件(102e)、设置于所述集料件(102e)底部的第一弹簧(102f),以及设置于所述集料件(102e)一侧并由高到低排列的三组解锁块(102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解锁组件(103)包括与外侧最低高度的所述解锁块(102g)接触的限位条(103a)、与所述限位条(103a)固定连接的滑动支撑板(103b)、与所述滑动支撑板(103b)插接的L型限位支撑条(103c)、设置于所述滑动支撑板(103b)底部并与所述L型限位支撑条(103c)一侧连接的第二弹簧(103d)、与所述壳体组件(101)内壁连接的F型限位块(103e),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F型限位块(103e)内并被所述滑动支撑板(103b)支撑的第一冲击块(103f)和第二冲击块(103g);所述第二弹簧(103d)处于被拉伸状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头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供能切换组件(104)包括承载盒体(104a)、设置于所述承载盒体(104a)两侧的两组弧底撑块(104b)、设置于所述承载盒体(104a)另外两侧且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接电块(104c)和第二接电块(104d)、设置于所述承载盒体(104a)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江王凯王波黄如云邱宏钱鎏伟单正勇王明江黄洪蒙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