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40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包括主体部、手柄部、近红外线发生部、静音风扇;主体部包括后盖、前后壳、保护梳齿;手柄部包括前后手柄、固定螺柱、拨动开关、接线端口;近红外线发生部包括石英发热管、加强钨丝、石墨烯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石墨烯涂层的使用将红外线转换为近红外线,利用近红外线对人体组织具有穿透性强等特点,可以将光能送入皮下深处,照射人体后产生温热的感觉,近红外线穿透皮下细胞组织深度更深,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持式的治疗仪便携性更强、可以用于各种现场的治疗使用;石墨烯涂层、贴敷的反射型偏振膜及静音风扇的协同使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治疗的舒适性。治疗的舒适性。治疗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人体针灸治疗的治疗方式都是银针进行针灸的,在针灸时需要将银针插入人体穴位上,起到解除人体的疼痛等作用,然而传统的针灸需要将银针需刺入到人体内,这样的治疗方式会给患者与医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更多种类的红外线治疗仪得以在实际治疗中应用。
[0003]申号为CN02274066.X提供的脉冲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也是利用近红外线偏振光进行治疗的,不过也存在缺点,首先就是设备是台式了,移动比较困难、灵活性不足,此外在光源的前侧安装的透镜、隔热片、滤光片也会出现脱落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移动比较困难、灵活性不足以及透镜、隔热片、滤光片会出现脱落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包括上方横向设置的主体部以及下方竖直设置的手柄部,所述主体部内置有同轴的近红外线发生部;所述主体部的轴心线横向设置,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同轴的圆盘状的后盖、圆筒形的后壳、圆锥台筒形的前壳以及最前端的保护梳齿;所述手柄部包括竖直设置的半圆形的前手柄和半圆形的后手柄;所述前手柄与所述前壳固接成一体,所述后手柄与所述后壳固接成一体;所述前手柄的内侧靠近顶端设置有固定螺柱,并使用螺钉固定设置有近红外线发生部,所述近红外线发生部包括圆环型设置的石英发热管并在靠近前手柄处设置有固定部以及引出线,所述石英发热管内置有螺旋形的加强钨丝、外表面上涂覆有石墨烯涂层。
[0006]优选的,所述后盖上设置多个小直径圆孔;所述后盖的内侧面靠近边沿处均匀设置有三个或多个L型的卡扣,所述卡扣的竖直部顶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后盖的内侧面上、水平部沿着所述后盖的径向向外侧伸出;所述后壳的内壁上靠近其后侧开口处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伸出的且与所述卡扣一一对应的卡块。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的内壁上在轴线的中心处所在平面内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侧伸出的三个或四个固定安装柱并在其前端设置有圆孔,所述固定安装柱的后侧面上共同设置有静音风扇,所述静音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安装柱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壳的前侧开口的内壁上环形排列设置有多个楔形凸台,所述楔形凸台的前侧为沿所述后壳径向向内侧伸出的平面,并且在平面的内侧边沿处设置有逐渐向所述后壳内壁上逐渐靠近的斜面;所述前壳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向内侧凸出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楔形凸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和所述楔形凸台之间夹装
固定设置有反射板。
[0009]优选的,所述反射板上环形排列设置有多个扇形的通孔,并且在扇形通孔的外侧贴敷有偏振光反射膜。
[0010]优选的,所述前壳从后至前开口逐渐增大设置,并在其内壁上同样贴敷有偏振光反射膜。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梳齿包括圆环形设置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前侧面上环形排列设置有多个与其所在平面垂直设置的梳齿,所述安装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梳齿方向相反的L型的锁紧卡扣,所述锁紧卡扣的竖直部的内侧与所述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锁紧卡扣的水平部沿所述安装环的径向向内侧伸出;所述前壳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侧翻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锁紧卡扣相互锁紧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后手柄靠近下方设置有拨动开关、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的接线端口,所述接线端口通过拨动开关与所述近红外线发生部和静音风扇分别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中的石墨烯涂层的使用将红外线转换为近红外线,利用近红外线对人体组织具有穿透性强等特点,可以将光能送入皮下深处,照射人体后产生温热的感觉,近红外线穿透皮下细胞组织深度更深,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持式的治疗仪便携性更强、可以用于各种现场的治疗使用;石墨烯涂层、贴敷的反射型偏振膜及静音风扇的协同使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治疗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主视图;
[0016]图2为图1左视图;
[0017]图3为图1俯视图;
[0018]图4为爆炸图;
[0019]图5位近红外线发生部示意图;
[0020]图中:主体部

1,后盖

11,小直径圆孔

111,卡扣

112,后壳

12,卡块

121,固定安装柱

122,楔形凸台

123,前壳

13,加强筋

131,折边

132,保护梳齿

14,安装环

141,梳齿

142,锁紧卡扣

143,手柄部

2,前手柄

21,固定螺柱

211,后手柄

22,拨动开关

222,接线端口

223,近红外线发生部

3,石英发热管

31,加强钨丝

32,石墨烯涂层

33,静音风扇

4,反射板

5,偏振光反射膜

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请参考图1

5,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左视图;图3为图1俯视图;图4为爆炸图;图5位近红外线发生部示意图。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包括上方的横向设置的主体部1以及下方竖直设置的手柄部2,所述主体部1内置有同轴的近红外线发生部3;所述主体
部1的轴心线横向设置,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同轴的圆盘状的后盖11、圆筒形的后壳12、圆锥台筒形的前壳13以及最前端的保护梳齿14;所述手柄部2包括竖直设置的半圆形的前手柄21和半圆形的后手柄22,所述前手柄21与所述前壳13固接成一体,所述后手柄22与所述后壳12固接成一体。
[0024]所述后盖11上设置多个小直径圆孔111,用于向所述主体部1内侧通风使用;所述后盖11的内侧面靠近边沿处均匀设置有三个或多个L型的卡扣112,所述卡扣112的竖直部顶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后盖11的内侧面上、水平部沿着所述后盖11的径向向外侧伸出;所述后壳12的内壁上靠近其后侧开口处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伸出的且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方横向设置的主体部(1)以及下方竖直设置的手柄部(2),所述主体部(1)内置有同轴的近红外线发生部(3);所述主体部(1)的轴心线横向设置,从后至前依次设置有同轴的圆盘状的后盖(11)、圆筒形的后壳(12)、圆锥台筒形的前壳(13)以及最前端的保护梳齿(14);所述手柄部(2)包括竖直设置的半圆形的前手柄(21)和半圆形的后手柄(22);所述前手柄(21)与所述前壳(13)固接成一体,所述后手柄(22)与所述后壳(12)固接成一体;所述前手柄(21)的内侧靠近顶端设置有固定螺柱(211),并使用螺钉固定设置有近红外线发生部(3),所述近红外线发生部(3)包括圆环型设置的石英发热管(31)并在靠近前手柄(21)处设置有固定部以及引出线,所述石英发热管(31)内置有螺旋形的加强钨丝(32)、外表面上涂覆有石墨烯涂层(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11)上设置多个小直径圆孔(111);所述后盖(11)的内侧面靠近边沿处均匀设置有三个或多个L型的卡扣(112),所述卡扣(112)的竖直部顶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后盖(11)的内侧面上、水平部沿着所述后盖(11)的径向向外侧伸出;所述后壳(12)的内壁上靠近其后侧开口处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伸出的且与所述卡扣(112)一一对应的卡块(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2)的内壁上在轴线的中心处所在平面内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内侧伸出的三个或四个固定安装柱(122)并在其前端设置有圆孔,所述固定安装柱(122)的后侧面上共同设置有静音风扇(4),所述静音风扇(4)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安装柱(1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2)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彤陈绍红
申请(专利权)人:氧筋堂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