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检测系统、电动桌及电动吊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720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检测系统、电动桌及电动吊柜,属于遇阻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遇阻检测灵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遇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弹性件浮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的遇阻检测开关和转动安装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的自由端,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为压持所述遇阻检测开关的挤压端,拨动所述自由端驱动所述挤压端远离所述遇阻检测开关以产生遇阻信号。测开关以产生遇阻信号。测开关以产生遇阻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检测系统、电动桌及电动吊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遇阻检测领域,尤其涉及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检测系统、电动桌及电动吊柜。

技术介绍

[0002]通常,遇阻回退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控制器控制运动机构回退。机械式传感器按键开关由于其接触式的控制,具有控制可靠无误报的有点广泛应用于遇阻回退系统。
[0003]但在实际应用中,机械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交底,在按键开关电信号状态发生变化开始到运动机构回退的过程中,由于控制器接收电信号到控制电机做出动作及电机本身的惯性,运动机构在该时间段内依然会持续原有运动状态。所以采用按键开关的遇阻回退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只适用速度较小的运动机构的遇阻回退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遇阻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遇阻检测灵敏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遇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弹性件浮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的遇阻检测开关和转动安装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的自由端,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为压持所述遇阻检测开关的挤压端,拨动所述自由端驱动所述挤压端远离所述遇阻检测开关以产生遇阻信号。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挤压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br/>[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自由端保持接触。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拨动件施加使自由端保持与第二壳体相抵的弹力。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销轴,所述拨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拨动件自所述销轴位置向第二壳体倾斜延伸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拨动件自所述销轴位置向遇阻检测开关倾斜延伸形成所述挤压端。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销轴,所述挤压端呈凸轮状且与所述销轴转动配合,所述拨动件自所述挤压端向第二壳体倾斜延伸形成所述自由端。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其中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槽,所述卡扣滑动安装在所述扣槽内。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
上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弹簧槽。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多组遇阻检测开关和多组拨动件。
[0015]遇阻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多个遇阻检测装置,所述遇阻检测装置为上述的遇阻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
[0016]电动桌,包括上述的遇阻检测系统。
[0017]电动吊柜,包括上述的遇阻检测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遇阻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于设备上使设备具备遇阻检测的功能,设备可以是电动桌、电动床这类对遇阻检测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相对活动,正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保持正常长度,此时拨动件的挤压端压持在遇阻检测开关上,遇阻检测装置在随设备一同运动时,其运动方向通常是从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方向运动或是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方向运动,当出现遇阻的情况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壳体的运动受到影响而导致运动速度快速降低,由于另一个壳体还具有惯性,因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会具有相对运动,二者之间的间距将会缩小,第二壳体会推动拨动件的自由端而驱动拨动件转动,使挤压端离开遇阻检测开关,从而可以产生遇阻信号。
[0020]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在遇阻时通过按压按压开关产生遇阻信号,信号检测后由于控制系统到电机执行的反应时间及电机惯性,设备依然会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只需要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具有较小的位移即可使得挤压端不再挤压遇阻检测开关,实现较快速度下遇阻回退检测的同时减小了对按键开关本身缓冲键程的要求,消除开关作用行程的误差,以避免遇阻后设备继续运动可能带来的伤害,信号的检测控制更为灵敏可靠,能够快速检测到遇阻情况的产生,使得设备的安全性显著提升。在阻碍消除后,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复位,拨动件的挤压端复位并挤压遇阻检测开关,取消遇阻警报。本申请的遇阻检测装置适用于对遇阻检测灵敏度较高的设备,例如电动桌,需要电动桌夹伤人体;此外也可以适用于活动速度较快的设备,通过较高的灵敏度,防止设备在出现遇阻后还会继续运动较多的距离。
[0021]进一步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挤压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利用杠杆原理,自由端上只需要受到较小的作用力,即可驱动拨动件转动,以使挤压端离开遇阻检测开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拨动件的反作用力影响极小,以保证遇阻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自由端保持相抵。通过设置凸台,使得自由端不需要直接接触第二壳体,从而可以缩短拨动件的长度,以避免拨动件过长而提高装配难度、增加遇阻检测装置的尺寸。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拨动件施加使自由端保持与第二壳体相抵的弹力。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在拨动件上,使得拨动件的自由端可以保持与第二壳体相抵,当遇阻情况解决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复位后,拨动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也随之复位;此外,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正常状态时,拨动件能够保持对遇阻检测开关的挤压状态,以避免遇阻信号的误发。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其中一个设有卡扣,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扣槽,所述卡扣滑动安装在所述扣槽内。通过卡扣和扣槽的配合,可以将第二壳体限制在第一壳体上,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弹簧槽。相较于硅胶件、橡胶件之类的弹性体,弹簧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收缩性,能够实现遇阻检测装置遇阻时的快速变形以产生遇阻信号,弹簧槽用于收容弹簧的端部,以对弹簧进行定位,限制弹簧端部位置的径向位移变化。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多组遇阻检测开关和多组拨动件。若遇阻位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偏离拨动件的位置,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需要产生一定的相对移动后才能驱动拨动件转动,然而此时距离设备遇阻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设备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量极有可能造成损失和意外,通过设置多组遇阻检测开关和多组拨动件,遇阻检测组装置的不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遇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弹性件浮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的遇阻检测开关和转动安装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的自由端,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为压持所述遇阻检测开关的挤压端,拨动所述自由端驱动所述挤压端远离所述遇阻检测开关以产生遇阻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挤压端与所述拨动件转动中心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遇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自由端保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向所述拨动件施加使自由端保持与第二壳体相抵的弹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遇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销轴,所述拨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拨动件自所述销轴位置向第二壳体倾斜延伸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拨动件自所述销轴位置向遇阻检测开关倾斜延伸形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峰任冰冰何立东祝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