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及隔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708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震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及隔震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耗能部以及第二耗能部,两耗能部均包括下支座板以及通过弧形导面配合在下支座板处的上支座板,第一耗能部的上支座板与第二耗能部的下支座板形成一体件,下支座板的上板面处回转配合有转轴,转轴轴身处设置有斜齿轮段,上支座板的下板面处固定有弓形斜齿轮,该弓形斜齿轮的直径与弧形导面直径一致;转轴的回转动力由位于转轴轴端的主动动力源和弓形斜齿轮择一给予;两耗能部的转轴轴线彼此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具备被动隔震功能的同时,亦具备主动隔震效果,从而实现了反应时间的灵敏化和震动响应的可控化,最终实现对震动的减震和控制目的。最终实现对震动的减震和控制目的。最终实现对震动的减震和控制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及隔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震动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及隔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跨度体育场馆屋盖形状复杂,具有重量轻、柔性大、阻尼低等特点。然而,在遭遇大风或地震水平荷载时,屋盖可能会承受较大的拉力和剪切力,导致变形不协调、位移过大,以及应力集中等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会引起屋盖的撕裂或破裂,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动力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震动,这些震动荷载也会通过支座传递到基础上,从而引起周围结构或设备的震动,并且产生噪声。显然,对于精密电子设备而言,这些外界的震动可能会对设备的精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如今,采用隔震支座减小或者消除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结构自身的影响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在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15387493A”的名称为“一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与钢板叠层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8487049A”的名称为“一种隔震支座”中均有所描述。很显然,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目前的隔震支座主要以“被动”隔震为主,即利用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耗能部(A)以及位于第一耗能部(A)上方的第二耗能部(B),两耗能部均包括下支座板(10)以及通过弧形导面(11)配合在下支座板(10)处的上支座板(20),第一耗能部(A)的上支座板(20)与第二耗能部(B)的下支座板(10)形成一体件,其中:下支座板(10)的上板面处回转配合有转轴(31),转轴(31)轴身处设置有斜齿轮段(35),上支座板(20)的下板面处固定有弓形斜齿轮(22),该弓形斜齿轮(22)的直径与弧形导面(11)直径一致,且弓形斜齿轮(22)轴线与转轴(31)轴线相互垂直的同时又平行于弧形导面(11)的轴线;转轴(31)的回转动力由位于转轴(31)轴端的主动动力源(32)和弓形斜齿轮(22)择一给予;两耗能部的转轴(31)轴线彼此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10)和上支座板(20)外形均呈槽长方向同向的方槽状且彼此槽口相对;下支座板(10)的两侧槽壁沿铅垂方向内凹并形成所述的弧形导面(11),上支座板(20)的两侧槽壁处沿铅垂方向凸设有配合端(21),该弧形导面(11)与配合端(21)形成滑动导向配合;下支座板(10)的槽端布置封板,转轴(31)轴线平行下支座板(10)长度方向,并贯穿封板后与主动动力源(32)间形成动力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面(11)处布置外翻边(11a),从而使得弧形导面(11)的横截面外形呈“7”字状,配合端(21)处设置内翻边(21a)并由外而内的卡入弧形导面(11)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主动型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10)的槽腔内设置有用于两点支撑转轴(31)的卡扣底座(33),卡扣底座(33)上布置半圆形卡扣(34),从而通过卡扣底座(33)与半圆形卡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首瑜王静峰独世军王修帅王启培刘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