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74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设备,触控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压敏材料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压感电极,压感电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绝缘设置;压敏材料层与多个压感电极电连接,且与多个触控电极绝缘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压感电极和压敏材料层共同形成的压感模块集成于触控模组内,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设备的结构复杂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设备的结构复杂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设备的结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组及显示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机感知交互的发展需求,压力感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地,通过将压感模块与显示屏集成,以使电子终端产品具有压力感应功能。
[0003]专利技术人研究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压感模块通常为单一模块,单一压感模块通过贴合于显示屏下,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的集成,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显示终端产品中压感模块集成度低,显示终端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模组及显示设备,以将压力感应模块集成于触控模组中,有利于降低显示设备复杂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包括第一电极层和压敏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压感电极,所述压感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压敏材料层与多个所述压感电极电连接,且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绝缘设置。
[000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虚拟电极,所述多个虚拟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个压感电极,所述压感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绝缘设置;压敏材料层,所述压敏材料层与多个所述压感电极电连接,且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绝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虚拟电极,所述多个虚拟电极中的至少部分复用为所述压感电极;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围设形成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内设有所述虚拟电极;所述第一镂空部内的所述虚拟电极复用为所述压感电极,所述压感电极与形成所述第一镂空部的所述触控电极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压感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压感电极和多个第二压感电极,所述第一压感电极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围设形成的所述第一镂空部内,所述第二压感电极设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围设形成的所述第一镂空部内,所述第一压感电极和所述第二压感电极均与所述压敏材料层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压感电极、所述第二压感电极的外轮廓形状为菱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触控模组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压敏材料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相邻的所述第一压感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分隔为左触控电极和右触控电极,相邻的所述左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相邻的所述右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左触控电极和所述右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桥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压感电极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桥接;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桥接。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家和申海静杨显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