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网络易损性分析
,具体是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作为交通路网中的一环,能够起到连接道路的作用。但是,相比于道路而言,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更容易损坏,且桥梁的震后状态直接影响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桥梁震后的状态进行评估,进而确定交通路网实际的通行能力。
[0003]在对桥梁震后状态进行评估时,通常以桥梁的易损性作为衡量指标。传统的易损性计算方法需要对桥梁进行精细化建模,对于数量较少的桥梁来说,该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在实际的交通网中,桥梁的数量是巨大的,构成的桥梁网络是复杂,并且在复杂的网络中还存在大量相似的桥梁,这就导致采用该种方法将会耗费大量成本,并且准确度也会降低。
[0004]存在大量相似的桥梁的原因是由于设计施工方法相似,参考规范相同,导致这些桥梁在类型、桥梁跨度、减隔震措施等方面具有十分相似的结构特点,桥梁与桥梁之间就建立了相关性。受地域影响,桥梁网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各座桥梁的桥墩最大漂移比;S2、通过相关性公式计算同一路段中任意两座桥梁之间的相关性;S3、建立桥梁的相关性与对应的桥墩最大漂移比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该关联选取预定数量的桥墩最大漂移比;比较各座桥梁的桥墩最大漂移比与桥墩最大漂移比极限值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计算出各个路段的易损性;S4、判断桥梁网络中各个路段易损性与设定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判断结果计算桥梁网络的易损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步骤如下:S11、首先获取桥梁地震位移响应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μ表示桥梁的地震位移响应中值;T表示桥梁的基本周期;PGV表示峰值地面速度;a,b,c均为桥梁地震位移响应计算公式的参数;S12、将各座桥梁的基本周期T、峰值地面速度PGV以及对应的桥梁地震位移响应中值μ导入桥墩最大漂移比计算公式中,通过回归分析求解出参数a,b,c的具体取值;S13、通过桥梁的地震位移响应中值μ计算桥墩最大漂移比M,M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表示桥墩最大漂移比;H为桥墩高度;S14、获取步骤S12中各座桥梁的基本周期T、桥墩高度H以及该桥梁所在地的峰值地面速度PGV,并将这些数值导入桥墩最大漂移比计算公式中计算,以获得该各座桥梁的桥墩最大漂移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步骤如下:S21、获取位于同一路段中各座桥梁的基本周期T,分别比较该路段中任意两座桥梁的基本周期,并生成基本周期比;S22、根据协方差计算原理,计算该路段中任意两座桥梁的地震位移响应之间的协方差;S23、将计算得到的基本周期比和对应的协方差代入相关性计算公式中,对该计算公式进行拟合,通过回归分析求解出该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S24、将该路段中计算出的各个基本周期比代入参数确定的相关性计算公式中,推导出各座桥梁之间对应的相关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考虑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的桥梁网络易损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S31、选取一段路段,并计算该路段中各座桥梁在各峰值地面速度PGV下的桥墩最大漂移比M;S32、选取N
L
组同一峰值地面速度PGV下各座桥梁的桥墩最大漂移比M;S33、将选出的各个桥墩最大漂移比M与设定的桥墩最大漂移比极限值M
max
进行大小比对;
S34、统计出现桥墩最大漂移比M大于桥墩最大漂移比极限值M
max
的组数n
L
技术研发人员:钟剑,周思恩,史正骁,吴俊骁,陈政帆,朱运涛,史龙飞,徐伟,郑香林,吴乔飞,毛永恒,蔡耀鑫,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