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31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基坑排水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真空水泵,所述真空水泵横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真空水泵的一端设置有汇总管;所述第一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支墩,所述第二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管道支墩。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基坑排水装置容易造成管道内部堵塞并且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先分别对传输的液体进行过滤,并且由于第一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和第五管道支墩的传输可使得过滤后的液体得以进入另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另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另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做好防水排水工作,基坑内部的液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先进行排除,在抽取基坑内部液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装置,大范围的进行抽取基坑内部液体;
[0003]公开号为CN2158294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基坑排水装置,包括引水槽、集水槽、固定架、双轴电机、卷线筒、提拉绳、箱体、抽水泵、盖体、抽水管、固定圈和过滤孔;通过设置具有高度差的引水槽,使基坑内积水从引水槽较高的一端流向引水槽较低的一端,使积水汇集至引水槽较低的一端;同时,在积水汇集的过程中,积水中的泥沙不断向下沉降,确保积水中较多泥沙沉淀至引水槽内,而积水流至集水槽内,便于对引水槽内的泥沙进行收集,可对此泥沙进行回收再利用,抽水时,启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将提拉绳放出,使箱体和抽水泵进入集水槽内,对积水进行抽取,避免地基长期被浸泡,避免地基的承载力下降,确保地基强度。
[0004]上述专利的基坑排水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抽取液体中的泥沙会一同抽取,抽取容易造成管道内部堵塞并且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及施工方法,通过多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先分别对传输的液体进行过滤,并且由于第一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和第五管道支墩的传输可使得过滤后的液体得以进入另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过滤直至排入市政管井内部,逐一汇聚液体并对汇聚的液体进行多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避免装置内部堵塞,也避免市政管井内部堵塞,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包括真空水泵,所述真空水泵横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真空水泵的一端设置有汇总管;
[0007]还包括第一管道支墩,其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真空水泵一侧的前端,所述第一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支墩,所述第二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管道支墩,所述第三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管道支墩,所述第四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第五管道支墩,所述第五管道支墩、第四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和第一管道支墩之间均匀分布,所述第五管道支墩、第四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和第一管道支
墩水平高度依次增加。
[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真空水泵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水囊沉淀池,两个所述橡胶水囊沉淀池之间通过排水主管密封连接,所述排水主管与真空水泵之间通过排水支管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汇总管横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汇总管的下端均设置有连通管。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连通管的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井点管,所述井点管与连通管之间通过连接胶管密封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胶管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井点管,所述井点管与连接胶管之间密封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五管道支墩的一侧设置有市政管井,所述市政管井与其中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之间通过排水主管密封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中测量确定的井点部位钻孔,冲孔并埋设井点管,将井点管通过连接胶管与连通管连接,通过多对连接胶管对应的井点管对基坑内部进行抽取液体;
[0015]S2:根据设计的抽水设备带动井点数,在相应管道部位连接汇总管与连通管连接,汇总管的另一端连接放置在平整地面部位的真空水泵,每台真空水泵连接一段排水支管;
[0016]S3:在基坑顶部地面将排水主管、橡胶水囊沉淀池布置就位,排水主管与橡胶水囊沉淀池连接处密封;
[0017]S4:启动真空水泵,抽取的液体依次通过井点管、连接胶管、连通管和汇总管传输,多个汇总管由排水主管传输至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进行泥沙的过滤。
[0018]优选的,S3中排水主管按坡度布置,在下部设置管道支墩,并将排水主管的端头与市政管井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基坑上端边缘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和第五管道支墩,第一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和第五管道支墩的水平高度依次减少,减少水平高度的可使得连接的排水主管内部的液体得以持续朝向对应的橡胶水囊沉淀池进行传输,通过多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先分别对传输的液体进行过滤,并且由于第一管道支墩、第二管道支墩、第三管道支墩和第五管道支墩的传输可使得过滤后的液体得以进入另一个橡胶水囊沉淀池内部,过滤直至排入市政管井内部,逐一汇聚液体并对汇聚的液体进行多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避免装置内部堵塞,也避免市政管井内部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俯视图。
[0023]图中:1、井点管;2、连接胶管;3、连通管;4、汇总管;5、真空水泵;6、排水支管;7、排水主管;8、第一管道支墩;9、橡胶水囊沉淀池;10、市政管井;11、第二管道支墩;12、第三管
道支墩;13、第四管道支墩;14、第五管道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解决公开号为CN215829461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基坑排水装置,对于抽取液体中的泥沙会一同抽取,抽取容易造成管道内部堵塞并且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效率的问题,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包括真空水泵5,所述真空水泵5横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真空水泵5的一端设置有汇总管4;还包括第一管道支墩8,其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真空水泵5一侧的前端,所述第一管道支墩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支墩11,所述第二管道支墩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管道支墩12,所述第三管道支墩1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管道支墩13,所述第四管道支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五管道支墩14,所述第五管道支墩14、第四管道支墩13、第三管道支墩12、第二管道支墩11和第一管道支墩8之间均匀分布,所述第五管道支墩14、第四管道支墩13、第三管道支墩12、第二管道支墩11和第一管道支墩8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水泵(5),所述真空水泵(5)横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所述真空水泵(5)的一端设置有汇总管(4),还包括第一管道支墩(8),其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真空水泵(5)一侧的前端,所述第一管道支墩(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管道支墩(11),所述第二管道支墩(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管道支墩(12),所述第三管道支墩(1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管道支墩(13),所述第四管道支墩(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五管道支墩(14),所述第五管道支墩(14)、第四管道支墩(13)、第三管道支墩(12)、第二管道支墩(11)和第一管道支墩(8)之间均匀分布,所述第五管道支墩(14)、第四管道支墩(13)、第三管道支墩(12)、第二管道支墩(11)和第一管道支墩(8)水平高度依次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真空水泵(5)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水囊沉淀池(9),两个所述橡胶水囊沉淀池(9)之间通过排水主管(7)密封连接,所述排水主管(7)与真空水泵(5)之间通过排水支管(6)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管(4)横向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汇总管(4)的下端均设置有连通管(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过程中防泥沙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管(3)的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井点管(1),所述井点管(1)与连通管(3)之间通过连接胶管(2)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林彭华华王志陈士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