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及其在卫生用品中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27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及其在卫生用品中应用,所述抗菌塑料母粒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及其在卫生用品中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及其在卫生用品中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巾、湿巾、婴儿纸尿裤等)的用量在不断地增加。人们在关注一次性卫生用品实用性的同时,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卫生、健康、杀菌等功能。对于卫生用品而言,其性能、质量和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备这些卫生用品所采用的塑料材料的抗菌性高低。
[0003]目前,用于制备这些卫生用品的塑料材料种类很多,其主要是通过添加少量抗菌剂来获得抗菌性能。经检索文献,目前的抗菌剂按结构主要分为无机、有机和天然三大系列。无机抗菌剂是以银、铜、锌等金属离子为抗菌剂,以磷酸盐、膨润土等多孔无机非金属材料为载体制得,具有耐热性强,但其价格昂贵,环保欠缺,产品不耐洗涤,长期使用及触摸含有银、铜、锌等金属离子的产品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负面影响。有机抗菌剂包括季胺盐类、咪唑类、吡啶类、有机金属类等,虽然其杀菌速度快,抗菌效果显著,但易产生耐药性,热稳定性较差,无法植入高分子聚合物中,抗菌持久性短,毒性较大,从而给人们带来新的健康隐患。与之相比,天然抗菌剂是从植物、动物或其他生物中提取出来,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具有安全无毒、营养保健成分丰富、不易产生耐药性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故其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4]中药提取物作为最常见的一类天然抗菌剂,其不仅具有低毒副作用,还有低耐药性等优点;有研究指出中药提取物可以通过干扰耐药菌的生化代谢以直接抑制或杀灭耐药菌,或者改善细菌的耐药性以间接抑菌杀菌。虽然中药提取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杀菌功效,但由于其与塑料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差,存在团聚、润滑不均等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抗菌成分易析出,因此抗菌效果不能持久,还是会产生致病菌对其的抗药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及其在卫生用品中应用,通过将具有抗菌、杀菌、消炎、消毒、祛异味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复配作为抗菌剂,在利用掺杂硅酸镁盐与塑料聚合物能共聚成胶成膜并形成水网络结构的前提下,将掺杂硅酸镁盐作为中药提取物的载体,携带具有抗菌、杀菌、消炎、消毒、祛异味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均匀分布、吸附、覆盖在塑料母粒表层,不仅能够确保发挥高效持久的抗菌、杀菌、消炎、消毒、祛异味效果,而且安全无副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菌塑料母粒,所述抗菌塑料母粒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

20wt%的抗菌剂;其中,所述抗菌剂为中药提取物/掺杂硅酸镁盐的复合材料。
[0007]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抗菌塑料之所以无法起到有效持久的抗菌、杀菌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塑料具有高分子聚合物成膜成胶的特性,因此单一的有机或无机的抗菌剂与塑料之间配伍都没法达到分散及依附包裹性,当抗菌剂依附包裏不了
在塑料表面时,无论加多少抗菌剂在塑料中都无法分散均匀,而且由于抗菌剂无法吸附包裹在塑料上,因此极易丢失,不能持续发挥抗菌效果;第二、进一步考虑到塑料的高分子聚合物成膜成胶特性,大部分抗菌剂还被封闭在聚合物膜层内无法转移出来,其接触不到细菌,当然就起不了有效的抗菌杀菌作用;第三、由于普通抗菌剂具有的正/负电位性质,与塑料的高分子聚合物本身产生的静电不能相容,因此塑料也就难以携带抗菌物质,自然也就起不到抗菌杀菌的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中,将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复配作为抗菌剂后,利用掺杂硅酸镁盐与塑料都具有的聚合物成膜成胶共性,二者可以互相配伍,掺杂硅酸镁盐也可以在塑料聚合物中产生大量的水网络结构;此后再利用预先复合的工艺,将中药提取物充分混入掺杂硅酸镁盐中,掺杂硅酸镁盐就可以作为中药提取物的载体,促使中药提取物也与塑料母粒熔融成胶成膜,并且携带中药提取物分布在掺杂硅酸镁盐与塑料聚合物配伍后所产生的水网络结构中,从而实现把中药提取物中的抗菌、杀菌、消炎、消毒、祛异味的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吸附、覆盖、包裹在塑料聚合物表层上,再经过充分混合熔为一体;如此不仅解决了传统抗菌剂难以附着以及被塑料聚合物膜层隔离的问题,并且塑料产生的静电能让人体皮肤细绒毛竖起毛细孔打开,使具有抗菌、杀菌、消炎、消毒、祛异味作用的中药提取物接触人体肌肤并快速从毛细孔掺入,从而迅速达到杀菌消炎等的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抗菌剂是将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混匀后得到;
[0010]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的重量比为0.01

0.5:1。
[0011]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物为金银花、车前子、黄柏、黄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蒲地蓝、马齿苋、黄苓、连翘、百部、苦参、山楂、白鲜皮、雷公藤、地肤子、蛇床子、花椒、刺蒺藜、夜交藤、薤白、益母草、苏木、五灵脂、乳香、青木香、白芍、合欢皮、郁金或丹参中的至少一种的提取物。
[00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中药提取物是以中药为原料,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中药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本专利技术上述列举的中药都是本领域中具有抗菌消炎效果的中药代表,例如,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其对脚气的主要病原菌红色毛癣菌有不错的杀菌抑菌效果;黄柏,具有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抗菌抑菌的功效;蛇床子,具有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地肤子,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等。
[0013]优选地,所述掺杂硅酸镁盐为硅酸镁锂、硅酸镁铝、氟硅酸镁、氟硅酸镁锂或氟硅酸镁铝中的至少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掺杂硅酸镁盐为烷基胺改性的掺杂硅酸镁盐,其是通过将氨基硅烷偶联剂与掺杂硅酸镁盐键合反应后得到;
[0015]优选地,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N

(2

氨乙基)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地,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是掺杂硅酸镁盐的1

10wt%。
[0017]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对掺杂硅酸镁盐进行表面改性后得到烷基胺改性的掺杂硅酸镁盐,该掺杂硅酸镁盐表面的烷基胺可以与中药提取物形成更加有效的协同配伍效果,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长效抗菌目的。
[0018]优选地,所述抗菌塑料母粒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5

95wt%的基体树脂;
[0019]优选地,所述基体树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或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抗菌塑料母粒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

50wt%的无机粉体、重量百分比为0.1

3wt%的分散剂、重量百分比为0.1

2wt%的偶联剂、重量百分比为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塑料母粒包括重量百分比为1

20wt%的抗菌剂;其中,所述抗菌剂为中药提取物/掺杂硅酸镁盐的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是将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混匀后得到;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物和掺杂硅酸镁盐的重量比为0.01

0.5: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物为金银花、车前子、黄柏、黄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蒲地蓝、马齿苋、黄苓、连翘、百部、苦参、山楂、白鲜皮、雷公藤、地肤子、蛇床子、花椒、刺蒺藜、夜交藤、薤白、益母草、苏木、五灵脂、乳香、青木香、白芍、合欢皮、郁金或丹参中的至少一种的提取物。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硅酸镁盐为硅酸镁锂、硅酸镁铝、氟硅酸镁、氟硅酸镁锂或氟硅酸镁铝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塑料母粒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45

95wt%的基体树脂;优选地,所述基体树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或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塑料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塑料母粒还包括重量百分比为5

50wt%的无机粉体、重量百分比为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嘉珑黄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家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