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462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包括: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和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与所述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可以与光纤转接器配套使用,使得物理接触型和扩束型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原理的光纤连接器能够直接连接。同结构形式/原理的光纤连接器能够直接连接。同结构形式/原理的光纤连接器能够直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纤接触件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原理,一是传统的物理接触型,二是扩束型。其中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通过设置透镜对光束进行扩束准直以及汇聚,从而可增大光斑直径,且接触件之间不进行物理接触,具备耐脏污和耐振动冲击的特点,是一种新型光纤接触件。
[0003]光纤转接接触件的作用是实现接触件两侧两个连接器的物理连接。现有的光纤转接接触两侧都是物理接触型或者两侧都是扩束型,不能将物理接触型和扩束型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原理的接触件在一个转接接触件中实现。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物理接触型和扩束型光纤连接器能够直接连接的光纤转接接触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以解决现有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与扩束型光纤接触件不能在一个转接接触件中实现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包括: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和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与所述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包括
[0009]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轴向设置有通孔;
[0010]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过盈连接;
[0011]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插针同轴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通孔包括
[0013]第一通孔,设置于远离所述透镜组件一端,所述第一插针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外侧;
[0014]第二通孔,设置于靠近所述透镜组件一端,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且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
[0015]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透镜组件包括
[0016]套管,所述套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外侧;所述套管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插针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一端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
[0017]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与所述第一插针端面连接,且所述透镜轴心与所述第一插针轴心相同。
[0018]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插针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增透膜。
[0019]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包括
[0020]第二法兰盘,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轴向设置有通孔;
[0021]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插针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法兰盘的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过盈连接。
[0022]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第二法兰盘的通孔包括
[0023]第四通孔,设置于远离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一端,所述第二插针一端插入所述第四通孔内、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二法兰盘外侧;
[0024]第五通孔,设置于靠近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一端,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贯通,且所述第五通孔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直径。
[0025]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第五通孔内注有环氧胶;
[0026]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二法兰盘之间形成有空腔,空腔内注有环氧胶。
[0027]优选的,在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中,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固定组件连接。
[0028]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光纤转接接触件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将第一插针和第一法兰盘通过工装过盈装配在一起,并预留第一插针露出于第一法兰盘的长度,然后在第一法兰盘的第一通孔内注满环氧胶,备用;
[0030](2)将第二插针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工装过盈装配在一起,并预留第二插针露出于第二法兰盘的长度,然后在第二法兰盘的第五通孔内注满环氧胶,备用;
[0031](3)通过固定组件将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套装固定在一起,将光纤沿轴向中心线穿入转接接触件中轴,待环氧胶固化后对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端面进行抛光研磨;
[0032](4)对抛光研磨后的第一插针端面及与第一插针相接触的透镜端面镀增透膜,然后将第一插针插入套管一端、透镜插入套管另一端,使透镜和第一插针焦点对应,再将套管固定于第二通孔内,得到光纤转接接触件。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4]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可以与光纤转接器配套使用,使得物理接触型和扩束型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原理的光纤连接器能够直接连接。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纤转接接触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00-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110-第一法兰盘,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20-第一插针,130-套管,131-第三通孔,140-透镜,200-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210-第二法兰盘,211-第四通孔,212-第五通孔,220-第二插针,300-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4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4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和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与所述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束型光纤接触件部包括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轴向设置有通孔;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过盈连接;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第一插针同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设置于远离所述透镜组件一端,所述第一插针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外侧;第二通孔,设置于靠近所述透镜组件一端,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且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另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外侧;所述套管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插针露出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一端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与所述第一插针端面连接,且所述透镜轴心与所述第一插针轴心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与所述第一插针的接触端面均设置有增透膜。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转接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接触型光纤接触件部包括第二法兰盘,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使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轴向设置有通孔;第二插针,所述第二插针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法兰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浩磊施奇辰高雨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