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了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黄茶是中国特产,属轻发酵茶类,黄茶常见的加工过程为:鲜叶杀青
‑
闷黄
‑
做形
‑
干燥。闷黄的过程主要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黄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十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汤黄叶。
[0003]但是研究发现,采用常规黄茶加工工艺过程制备的黄茶,存在干茶色泽枯黄、香气低闷、滋味苦涩、叶底不鲜活等问题;且黄茶的外观品质也较差,颜色较暗,无法满足消费者更高品质黄茶的需求,也使得黄茶的经济价值无法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黄茶加工方法制备的黄茶产品存在外观品质较差,颜色枯暗,黄茶不黄、品质不高等问题,提供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采用黄化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现代茶叶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方法和传统闷黄工艺相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色黄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摘黄化茶树的鲜叶,然后对采摘的鲜叶进行微波杀青,得到第一次杀青茶叶;步骤2、将步骤1所得茶叶,进行初次闷黄,茶叶厚度5
‑
10cm,并在茶叶表面覆盖湿润的毛巾或纱布,闷黄过程中可以翻动茶叶1~2次,密闭空间的温度保持在40
‑
60℃,相对湿度85
‑
95%,时间3~6h;步骤3、将步骤2初次闷黄处理后的茶叶,采用微波杀二青,得到第二次杀青茶叶;步骤4、将步骤3所得茶叶,进行第一次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40
‑
60℃,使茶叶水分含量控制在40
‑
50%;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进行第二次闷黄,茶叶厚度在8
‑
15cm,并在表面覆盖湿润的毛巾或纱布,闷黄过程中可以翻动茶叶1~2次,密闭空间的温度保持在30
‑
50℃,空气相对湿度85
‑
95%,时间6~10h;步骤6、将步骤5第二次闷黄处理后的茶叶,采用光波烘干散失5%
‑
10%水分;步骤7、将步骤6所得茶叶,进行第二次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30
‑
40℃,使茶叶水分含量控制在25
‑
35%;步骤8、将步骤7所得茶叶,进行第三次闷黄,堆积茶叶厚度在8
‑
15cm,并在表面覆盖湿润的毛巾或纱布,闷黄过程中可以翻动茶叶1~2次,密闭空间的温度保持在30
‑
40℃,空气相对湿度85
‑
95%,时间10~12h;步骤9、将步骤8所得茶叶,进行第三次理条,理条温度控制在30
‑
40℃,理条后,用光波烘干至茶叶水分含量控制在8
‑
10%;步骤10、将步骤9所得茶叶,堆放在铝箔袋内,让其室温条件下避光自然黄变,温度、相对湿度保持在室内自然温度、湿度状态,时间1.5~3个月;步骤11、将步骤10所得茶叶,采用远红外线提香机提香,至茶叶含水率为6%~7%,得到特色黄茶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凡,李兰英,罗晟,叶玉龙,刘东娜,胥亚琼,黄藩,高远,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