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焦法烟气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吸附过程和再生过程两个主要工艺过程。吸附过程是将含有污染物质烟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到活性焦的微孔中,吸附过程主要设备为吸附塔,在吸附塔内,需要进行吸附塔锥斗的保温、保护氮气加热、喷氨氨气加热等工艺过程,此过程需要大量的热量。
[0003]再生过程中的主要设备为再生塔,在再生塔内,吸附饱和的活性焦物质吸收热量后,将活性焦微孔内的硫化物等污染物质释放出来。再生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高品位的热量,系统会释放大量低品位的热量。同时再生过程中,需要保护氮气加热等工艺过程。
[0004]现有技术中,在活性焦烟气净化系统吸附过程,锥斗保温、保护氮气加热、喷氨氨气加热等均采用蒸汽加热或电加热;而在再生过程中,为保持系统热量平衡,大量的热量以中高温烟气为载体被释放到系统外,此部分热量未被有效利用,造成热量浪费,因此,在活性焦烟气净化系统中,整合吸附过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塔组件(1)、预热段出口(2)、第一烟气管道(3)、高温换热风机(4)、第二烟气管道(5)、氮气加热器(6)、吸附塔氮气保护系统(7)及再生塔氮气保护系统(8);所述再生塔组件(1)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所述预热段出口(2)及所述第一烟气管道(3)进入到所述高温换热风机(4)增压后,通过所述第二烟气管道(5)进入到所述氮气加热器(6)内,对所述氮气加热器(6)内的低温氮气进行非接触式加热,加热后的氮气一部分进入到吸附塔氮气保护系统(7)内,另一部分进入到再生塔氮气保护系统(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段进口(9)、加热段出口(10)、预热段进口(11)、热风炉(12)、第三烟气管道(13)、第四烟气管道(14)及第五烟气管道(15);所述再生塔组件(1)上依次设置有加热段进口(9)、加热段出口(10)及预热段进口(11),所述热风炉(12)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三烟气管道(13)与所述加热段进口(9)相连接,所述第四烟气管道(14)是由所述第二烟气管道(5)引出的支路,所述高温换热风机(4)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烟气管道(5)及所述第四烟气管道(14)与所述热风炉(12)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加热段出口(10)与所述预热段进口(11)之间设置有第五烟气管道(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段入口(16)、冷却段出口(17)、低温换热风机(18)、第六烟气管道(19)、氨系统稀释风机(20)及第七烟气管道(21);所述再生塔组件(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段进口(9)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冷却段出口(17)及冷却段入口(16),所述低温换热风机(18)出气口通过所述第六烟气管道(19)与所述冷却段入口(16)相连接,所述冷却段出口(17)与所述氨系统稀释风机(20)之间设置有第七烟气管道(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第八烟气管道(22)、锥斗加热盘管(23)及加热盘管增压风机(24),所述第八烟气管道(22)一端与所述第七烟气管道(21)相连接,所述第八烟气管道(22)另一端依次与所述锥斗加热盘管(23)和加热盘管增压风机(24)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九烟气管道(25),所述第七烟气管道(21)上且位于所述冷却段出口(17)及第八烟气管道(22)之间与所述第九烟气管道(25)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九烟气管道(2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烟气管道(5)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性焦烟气净化工艺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气段出口(26)、第十烟气管道(27)、硫资源化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燕,张奇,王飞,荣宜,张文爽,赵世宇,费营营,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