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微专利>正文

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94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包括造口袋,该造瘘装置可自动判断造口袋中是否有排泄物并控制是否对负压引流瓶进行挤压,且设有辅助排泄的结构,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造口袋上端口处设有粘接部,下端口处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上侧的造口袋上设有排泄物检测件;电磁阀下端部通过进料管与辅助排泄机构的挤压桶相连接,挤压桶底部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下端部与负压吸引机构的负压引流瓶上端口相连接,负压引流瓶右侧设有横向的挤压机构;负压引流瓶固定于左侧的固定件上,固定件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多种患者。者。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造口就是在腹部开一个孔,帮助不能自主大便的患者(大人或者小孩)的粪便从造口处排出来。在造口处需要设置造口袋,造口袋就是贴在造口周围的袋子。造口袋下方连接负压引流瓶,负压引流瓶是用来装大便的瓶子,挤压一下瓶子,里面空气会被挤压出来,这样瓶子里面会形成负压,粪便就可以流到瓶子里面。
[0003]上述结构的造瘘装置,使用时,需要护理人员定期(2

3小时)观察造口袋,看里面是否有排泄物,如果有就挤压负压引流瓶,将排泄物吸引至负压引流瓶中,如果没有就不挤压。该种方式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排泄物起到排出作用,但是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然而,实际应用中护理人员观察不是特别及时,会导致造口袋处的排泄物不能及时排出,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且有时候排泄物较多且非流体状,仅通过负压引流瓶的抽吸不能将排泄物抽吸到负压引流瓶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该造瘘装置可自动判断造口袋中是否有排泄物并控制是否对负压引流瓶进行挤压,且设有辅助排泄的结构,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包括造口袋,所述造口袋上端口处设有粘接部,下端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侧的造口袋上设有排泄物检测件;所述电磁阀下端部通过进料管与辅助排泄机构的挤压桶相连接,挤压桶底部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下端部与负压吸引机构的负压引流瓶上端口相连接,负压引流瓶右侧设有横向的挤压机构;所述负压引流瓶固定于左侧的固定件上,固定件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泄物检测件包括一对上下排列的横向插杆,插杆内端部设有导电球体,插杆外端部共同与竖向的连接部相连接,连接部外侧设有接线柱,导电球体通过导线穿过插杆与连接部分别与接线柱相连接,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挤压机构包括设于负压引流瓶右侧的第一电动液压缸,电动液压缸左侧伸出的第一油缸杆末端固定设有橡胶块,第一电动液压缸底部通过第一固定座与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液压缸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排泄机构包括横向的挤压桶,所述挤压桶呈两端开口的圆柱筒状,所述挤压桶左端部通过螺栓设有封盖,挤压桶内可左右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右端部与第二电动液压缸左侧伸出的油缸杆左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液压缸底部
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托板上表面,托板底面与工作台上表面之间设有立柱,控制器固定在其中一个立柱侧面。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管位于进料管的正下方,且二者均设于挤压桶左端部的下侧和上侧。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压引流瓶外侧面设有竖向的刻度,且上端部设有排气管,排管上设有只允许向外排气的单向阀。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立杆,立杆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立杆右侧固定设有与负压引流瓶配合的弹性卡套,所述弹性卡套包括右开口的弧形钢片,所述弧形钢片内表面粘接有橡胶层。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压引流瓶上开口通过活接与排料管底部相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桶右端部套置有卡箍,所述卡箍底部通过第三固定座固定于托板上表面。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料管包括硅胶管,所述硅胶管侧壁中周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轴向的钢丝,排料管侧壁中轴向间隔设有若干周向的钢丝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造口袋上端口处设有粘接部,下端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侧的造口袋上设有排泄物检测件,使用时,粘接部可粘接在患者造口处的皮肤上,电磁阀用于对排泄物起到暂时截留的作用,排泄物检测件可对造口袋中的排泄物起到检测作用,当有排泄物且超过上侧导电球体时,则上下两个导电球体连通,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同时启动第一电动液压缸,可对负压引流瓶起到往复挤压和软化作用,则负压引流瓶产生负压,对排泄物起到向下抽吸作用。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阀下端部通过进料管与辅助排泄机构的挤压桶相连接,挤压桶底部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下端部与负压引流瓶上端口相连接,负压引流瓶右侧设有横向的挤压机构,使用时,排泄物向下进入挤压桶,电磁阀打开时同时启动第二电动液压缸,则活塞左右往复移动,可对排泄物起到反复挤压作用,提高排泄物的流动性,进而利于排泄物的排出。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负压引流瓶固定于左侧的固定件上,固定件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使用时,固定件的弧形钢片可对负压引流瓶起到卡置固定作用,且弧形钢片具有弹性,不影响负压引流瓶的挤压,橡胶层可对负压引流瓶起到保护作用,立杆可在左侧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挤压桶左端部通过螺栓设有封盖,使用时,通过螺栓打开封盖,可以起到取样和检修的作用。
[0019]5.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料管包括硅胶管,所述硅胶管侧壁中周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轴向的钢丝,排料管侧壁中轴向间隔设有若干周向的钢丝环,使用时,钢丝和钢丝环可以对硅胶管的侧壁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负压吸引时硅胶管侧壁贴合变形。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造口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排泄物检测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辅助排泄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挤压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挤压桶与卡箍配合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固定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钢丝环与排料管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示:1.造口袋;11.粘接部;12.密封件;2.排泄物检测件;21.插杆;22.导电球体;23.连接部;24.接线柱;3.电磁阀;4.进料管;5.辅助排泄机构;51.挤压桶;52.卡箍;521.套环;522.固定块;523.螺栓;524.螺母;525.第三固定座;53.第二电动液压缸;531.第二油缸杆;531a.活塞;532.第二固定座;54.封盖;541.螺栓;55.排料管;551.钢丝;552.钢丝环;6.控制器;7.负压吸引机构;71.负压引流瓶;711.刻度;72.工作台;721.支腿;73.立杆;731.弹性卡套;74.活接;75.排气管;76.第一电动液压缸;761.第一固定座;77.第一油缸杆;78.橡胶块;8.托板;81.立柱。
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造口袋,所述造口袋上端口处设有粘接部,下端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上侧的造口袋上设有排泄物检测件;所述电磁阀下端部通过进料管与辅助排泄机构的挤压桶相连接,挤压桶底部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下端部与负压吸引机构的负压引流瓶上端口相连接,负压引流瓶右侧设有横向的挤压机构;所述负压引流瓶固定于左侧的固定件上,固定件底部固定于工作台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物检测件包括一对上下排列的横向插杆,插杆内端部设有导电球体,插杆外端部共同与竖向的连接部相连接,连接部外侧设有接线柱,导电球体通过导线穿过插杆与连接部分别与接线柱相连接,接线柱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包括设于负压引流瓶右侧的第一电动液压缸,电动液压缸左侧伸出的第一油缸杆末端固定设有橡胶块,第一电动液压缸底部通过第一固定座与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液压缸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负压式造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泄机构包括横向的挤压桶,所述挤压桶呈两端开口的圆柱筒状,所述挤压桶左端部通过螺栓设有封盖,挤压桶内可左右滑动设有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微廖卫华方晓英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向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