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82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属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技术领域。通过类比同步机组的转子运动方程,提出了计及柔性直流系统内各储能元件能量裕度的换流站自同步控制方法,在实现无锁相环自同步的同时主动支撑受端电网惯量。分析柔性直流系统惯量支撑的可用能量,定量地分析了利用能量裕度提升受端电网惯量水平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考虑直流电压安全约束对电容能量裕度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柔性直流系统直流电压与子模块电容电压解耦控制方法及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自适应调节子模块投入数量与电容电压参考值,实现柔性直流系统内储能元件能量裕度的充分利用,有效提升了受端电网的惯量水平和频率稳定性。水平和频率稳定性。水平和频率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
,特别涉及一种能量主动支撑控制方法,尤指一种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保证了受端电网的频率稳定。

技术介绍

[0002]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

HVDC)技术具有控制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供电可靠性高等特点,已成为新能源集中送出、异步电网互联、弱电网以及孤岛供电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类运行方式最为典型的便是我国正在运行的张北柔性直流示范工程。
[0003]现代电力系统中以电压源型变流器为代表的电力电子装备在电力系统中急剧渗透,逐渐取代传统机电能量转换装备。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中的并网装备不具有同步发电机的机械装备或旋转部件,相应地也无法支撑动态过程中的功率缺额。并网装备在物理结构上不具备体现同步发电机转子惯量的实体,使系统惯量降低,严重威胁其安全稳定运行。在已有的柔直系统虚拟惯量控制方法中,任意时刻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总和恒为N,导致直流电压与子模块电容电压具有等比例变化关系,直流电压允许波动范围直接限制了子模块电容电压,使柔直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因此,有必要探索换流站的新型控制方法,使其主动支撑系统惯量、参与频率稳定调控,维持系统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换流站惯量支撑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析柔性直流系统惯量支撑的可用能量,定量地分析了利用其能量裕度提升受端电网惯量水平的可行性。类比同步机组的转子运动方程,提出了计及柔性直流系统内各储能元件能量裕度的换流站自同步控制策略,在实现无锁相环自同步的同时主动支撑受端电网惯量。在此基础上,考虑直流电压安全约束对电容能量裕度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柔性直流系统直流电压与子模块电容电压解耦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方法,通过自适应调节子模块投入数量与电容电压参考值,实现柔性直流系统内储能元件能量裕度的充分利用,有效提升了受端电网的惯量水平和频率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柔直系统受端换流站自同步控制方法:
[0008]通过类比同步机的惯量响应方程和柔直系统中各物理量随功率变化的特征方程:
[0009][0010]式中:J
v
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有效转动惯量;ω
MMC
为受端换流站输出角频率;d
为微分符号;N为换流站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和;C
SM
为单个子模块的电容值;U
SM
为子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L
eq
为柔直系统等效电感;I
dc
为直流电流;
[0011]通过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出频率与子模块电容电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的耦合关系:
[0012][0013]即建立换流站虚拟转速(电容电压和直流电流)与输出频率的耦合关系,使受端换流站具备了同步机的惯量响应特性;并通过参数设计,实现肉质系统自同步并网过程中不同类型能量的合理利用;
[0014]步骤(2)提升柔直系统惯量支撑能力的自适应调制方法:通过同时调整子模块电容电压参考值与子模块投入数量,将控制维度由传统的2维度增加至3维度,实现直流电压与子模块电容电压的独立调节。柔直系统主动支撑系统惯量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0015]1)、能量吸收阶段:根据电网频率变化量对子模块电容电压参考值和子模块投入数量进行调整,充分利用柔直系统内电容和电感的能量存储能力快速提供惯量支撑。
[0016]2)、系统调整阶段:受端电网调频资源逐渐发挥作用,使频率逐渐恢复稳定,并利用多时间窗口的频率变化率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
[0017]3)、能量释放阶段:待电网频率稳定后,将电容电压参考值和子模块投入数量调节至扰动前,柔直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自同步控制方面,根据柔直系统中子模块电容电压和直流线路电流调整受端换流站的输出角频率,与现有的换流站传统矢量控制相比,实现了受端换流站与电网间的无锁相环自同步,且电容、电感中的能量如同步机动能般自主响应受端系统的频率变化。
[0019]在自适应调制方法中,根据受端电网频率自适应调节子模块电容电压参考值和子模块投入数量,实现了子模块电容电压和直流母线电压的解耦控制,与固定调制方法下换流站的惯量支撑能量相比,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将电容电压的波动范围由0.95

1.05p.u.升至0.95

1.5p.u.,并调节直流电流以调节电感存储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柔直系统的能量裕度,有效抑制了扰动初期电网频率的变化率及其偏差。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柔直系统结构及控制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柔直储能元件分布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适应调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
明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是一种可将惯量支撑能力最大化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在实现惯量主动支撑的同时充分利用了柔直系统的能量裕度。首先剖析柔直系统惯性能量特征,分析MMC

HVDC系统在惯量响应过程中的可用能量,并结合工程实际揭示其惯量支撑能量裕度。综合考虑柔直系统惯量支撑能量来源及响应差异,以子模块电容电压和直流电流为控制变量设计换流站自同步控制方法,实现换流站无锁相环自同步并网和不同类型能量的合理利用。基于换流站子模块投入数量和电容电压参考值的自适应调节,实现柔直系统子模块电容电压和直流母线电压解耦控制,以充分利用柔直系统的可用能量,有效提升惯量支撑能力。包括以下步骤:
[0026]1、直流系统结构及惯量支撑能量分析:
[0027]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案如图1所示,采用对称单极接线方式,其中送端换流站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柔直系统惯量主动支撑能力的自同步解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柔直系统受端换流站自同步控制方法:通过类比同步机的惯量响应方程和柔直系统中各物理量随功率变化的特征方程:式中:J
v
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有效转动惯量;ω
MMC
为受端换流站输出角频率;d为微分符号;N为换流站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和;C
SM
为单个子模块的电容值;U
SM
为子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L
eq
为柔直系统等效电感;I
dc
为直流电流;通过计算得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输出频率与子模块电容电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的耦合关系:即建立换流站虚拟转速与输出频率的耦合关系,使受端换流站具备了同步机的惯量响应特性;并通过参数设计,实现肉质系统自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守其李国庆辛业春李卓易王威儒王振浩梁毅张明理韩震焘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