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71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属于太阳能供暖技术领域。该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支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金属集热板、蒸汽上升管、分离式热管冷凝段、液体下降管和建筑内墙,金属集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槽式导热翅片,分离式热管蒸发段设置在槽式导热翅片内;分离式热管冷凝段嵌设在建筑内墙的内部,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高度高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构造简单且便于长距离输送热量,还具备无动力与单向传热的特点;利用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高度差来提供系统的传输动力,依靠重力进行循环,减少了维护和运营的成本。减少了维护和运营的成本。减少了维护和运营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属于太阳能供暖


技术介绍

[0002]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势在必行。清洁环保且无穷无尽的太阳能目前成为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替代能源。在建筑供暖领域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是业内一直研究的问题。
[0003]在居住建筑中,太阳能供暖系统宜具备供暖量大、操作简便、系统安全、投资适中、占用建筑空间小等特点,这样便于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推广应用。太阳能供暖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尤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太阳能供暖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对于西北地区的农村用户来说,使用太阳能资源需要投入的初期成本与运维成本仍然相对较大。同时,传统系统可能由于居民疏于维护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热管技术由于其传热的高效与无动力的特性,使其应用在民用建筑供暖上成为可能。
[0004]目前将热管与太阳能相结合在建筑供暖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具有结构复杂、室内布置占据有效空间、仍需外界动力、需要二次换热、热量输送距离较短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支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金属集热板、上升管、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下降管和建筑内墙,金属集热板设置在支架上端,金属集热板的上表面竖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槽式导热翅片,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为若干根且并联设置在槽式导热翅片内;
[0007]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为若干根且竖直嵌设在建筑内墙的内部上方,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高度高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高度;
[0008]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上端分别与蒸汽上升管的下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上端分别与蒸汽上升管的上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下端分别与液体下降管的上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下端分别与液体下降管的下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内填充有传热介质。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还包括若干翅片固定卡和螺栓,翅片固定卡包括弧形部和两个固定卡座,两个固定卡座对称设置在弧形部两端,弧形部的内表面适于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座分别开设有螺纹孔,翅片固定卡沿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螺栓贯穿固定卡座的螺纹孔并分别与固定卡座和金属集热板螺纹连接。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金属集热板的上端设置有玻璃盖板。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金属集热板的下表面覆盖有保温层。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建筑内墙包括内墙填充层,内墙填充层两侧自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灰砂砖和内墙抹灰层,分离式热管冷凝段并联嵌设在内墙填充层内。
[0013]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构造简单且便于长距离输送热量,还具备无动力与单向传热的特点;利用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高度差来提供系统的传输动力,依靠重力进行循环,并且管内无吸液芯,不需要外加动力,因而也不会产生水垢,减少了维护和运营的成本,使热管能够高效、长期地运转;同时当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温度大于或等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时,热管的传递热量过程终止,此时系统自动停止循环并且不会产生热量倒流。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金属集热板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金属集热板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翅片固定卡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建筑内墙上部剖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原理图;
[0023]其中:1

支架,2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3

槽式导热翅片,4

金属集热板,5

上升管,6

下降管,7

分离式热管冷凝段,8

建筑内墙,9

玻璃盖板,10

翅片固定卡,10.1

弧形部,10.2

固定卡座,10.3

螺纹孔,11

内墙抹灰层,12

灰砂砖,13

内墙填充层,14

螺栓,15

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
[0025]本实施例的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如图1

7所示,包括支架1、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金属集热板4、上升管5、分离式热管冷凝段7、下降管6和建筑内墙8,金属集热板4设置在支架1上端,金属集热板4的上表面竖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槽式导热翅片3,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为若干根且并联设置在槽式导热翅片3内;
[0026]分离式热管冷凝段7为若干根且竖直嵌设在建筑内墙8的内部上方,分离式热管冷
凝段7的高度高于分离式热管蒸2发段的高度;
[0027]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的上端分别与蒸汽上升管5的下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冷凝段7的上端分别与蒸汽上升管5的上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冷凝段7的下端分别与液体下降管6的上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的下端分别与液体下降管6的下端连通设置,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内填充有传热介质。
[0028]本实施例的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还包括若干翅片固定卡10和螺栓14,如图5所示,翅片固定卡10包括弧形部10.1和两个固定卡座10.2,两个固定卡座10.2对称设置在弧形部10.1两端,弧形部10.1的内表面适于与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的外表面贴合,固定卡座10.2分别开设有螺纹孔10.3,翅片固定卡10沿分离式热管蒸发段2的长度方向均布设置,螺栓14贯穿固定卡座10.2的螺纹孔10.3并分别与固定卡座10.2和金属集热板4螺纹连接。
[0029]本实施例的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中,如图2所示,金属集热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分离式热管蒸发段、金属集热板、蒸汽上升管、分离式热管冷凝段、液体下降管和建筑内墙,所述金属集热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所述金属集热板的上表面竖向平行设置有若干槽式导热翅片,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为若干根且并联设置在所述槽式导热翅片内;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段为若干根且竖直嵌设在所述建筑内墙的内部上方,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高度高于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高度;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蒸汽上升管的下端连通设置,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蒸汽上升管的上端连通设置,所述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液体下降管的上端连通设置,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液体下降管的下端连通设置,所述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内填充有传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热器与分离式热管相结合的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郭珑珑程志军王政张玉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瑞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