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65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包括:前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换能器,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换能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振动片,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且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与所述前壳连接;胶层,连接所述前壳内壁和所述振动片,以使所述电磁组件的音频振动通过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传导至所述前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组件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音频振动并传导至振动片,并将振动通过振动片的周边圈部或中央传导至前壳,以对佩戴者传导音频振动,从而在前壳受压时不会影响内部连接的振动片,并能够实现在换能器换能时减少漏音的目的,以提高振动传输效率。以提高振动传输效率。以提高振动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传导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传导耳机能够将音频信号转化为不同频率的音频振动,在其与人颅骨接触时传递给人体组织与骨骼,进一步传递到听觉神经,能够使佩戴者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骨传导耳机需要将周边的拾音增强降噪后即时向使用者进行骨传导的播放。骨传导耳机的核心部件是骨传导喇叭,也叫做振动换能器,用来实现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换能器的振动机械能,并向耳朵前方的颧骨位置贴近和振动传导。
[0003]在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固定装置使用佩戴或软胶件受压时软胶件可能产生错位,从而影响与软胶件连接的振动片,进而容易在换能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换能时导致换能器漏音,进而影响骨传导振动的传输效率。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换能器容易漏音导致振动传输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前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换能器,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换能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振动片,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且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与所述前壳连接;胶层,连接所述前壳内壁和所述振动片,以使所述电磁组件的音频振动通过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传导至所述前壳。
[0008]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前壳为软质前壳,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与所述软质前壳的中部连接;所述胶层为振动传递件,所述振动传递件连接所述软质前壳的中部和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
[0009]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前壳为硬质前壳,所述前壳为硬质前壳,所述硬质前壳朝向所述振动片一侧中部区域内壁与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胶层内侧的活动间隙,且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与所述硬质前壳连接;所述胶层为中空胶层,所述中空胶层连接所述硬质前壳内壁和所述振动片的边缘。
[0010]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硬质前壳;所述振动片还包括:振动面域部,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振动支撑臂,连接所述振动面域部和所述周边圈部,所述振动支撑臂可位于所述活动间隙内振动。
[0011]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钢结构,与所述振动面域部连接;线圈,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磁钢结构相对设置;所述电
磁组件接收音频信号时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钢结构作用产生磁场,以使音频信号转换成所述磁钢结构的音频振动,并传导至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
[0012]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硬质前壳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用于与佩戴者皮肤接触;壳体包括:底壳;中壳,与所述底壳连接;支撑结构,与所述底壳连接,且与所述周边圈部抵接;和/或
[0013]所述中壳的侧端设有导音孔,所述导音孔朝向佩戴者的耳道口和/或所述导音孔非朝向佩戴者耳道口。
[0014]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磁钢结构包括:第一磁钢,与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连接;和/或
[0015]所述线圈背离所述第一磁钢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壳连接。
[0016]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磁钢,塞设于所述线圈内,且与所述第一磁钢相对设置。
[0017]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前壳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周边圈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连接;和/或
[0018]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前壳一侧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固定件的四边分别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连接。
[0019]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与所述振动片连接;磁钢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电磁组件接收音频信号时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钢结构作用产生磁场,以使音频信号转换成所述线圈的音频振动,并传导至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
[0020]有益效果:一种换能器具有振动支撑臂的骨传导耳机,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耳机包括:壳体;软质前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换能器,与所述软质前壳连接;所述换能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振动片,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且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与所述软质前壳连接;振动传递件,所述振动传递件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软质前壳内壁中部,以及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部连接,所述软质前壳与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之间具有活动间隙;第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前壳、振动片、振动传递件、电磁组件以及壳体之间的设置方式,电磁组件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音频振动并传导至振动片的中央面域部,进一步通过振动传递件传导至软质前壳内壁中部、软质前壳外壁中部,以对佩戴者传导音频振动,从而实现在换能器换能时减少漏音的目的,以提高振动传输效率。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耳机包括:壳体;硬质前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换能器,与所述硬质前壳连接;所述换能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振动片,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且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与所述硬质前壳连接,所述硬质前壳与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部和周边圈部之间具有活动间隙。第二种实施方式通过前壳、振动片、电磁组件以及壳体之间的设置方式,电磁组件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音频振动并传导至振动片的中央面域部,进一步通过振动支撑臂、周边圈部传导至壳体和硬质前壳,以对佩戴者传导音频振动,从而实现在换能器换能时减少漏音的目的,以提高振动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骨传导耳机含有线缆和外壳状态下的分解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骨传导耳机的俯视图下由中心剖切的平面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骨传导耳机的另一剖切位置下的立体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振动片、线圈和磁钢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和振动片的立体图;
[0027]图7为本技术的振动片的立体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的图8中振动片与振动传递件连接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的软质前壳与支撑件的分解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振动片凸起与软质前壳连接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换能器,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换能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振动片,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且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与所述前壳连接;胶层,连接所述前壳内壁和所述振动片,以使所述电磁组件的音频振动通过所述振动片的边缘传导至所述前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为软质前壳,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与所述软质前壳的中部连接;所述胶层为振动传递件,所述振动传递件连接所述软质前壳的中部和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为硬质前壳,所述硬质前壳朝向所述振动片一侧中部区域内壁与所述振动片的中央面域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胶层内侧的活动间隙,且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与所述硬质前壳连接;所述胶层为中空胶层,所述中空胶层连接所述硬质前壳内壁和所述振动片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片的周边圈部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硬质前壳;所述振动片还包括:振动面域部,与所述电磁组件连接;振动支撑臂,连接所述振动面域部和所述周边圈部,所述振动支撑臂可位于所述活动间隙内振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振动支撑臂的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磁钢结构,与所述振动面域部连接;线圈,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且与所述磁钢结构相对设置;所述电磁组件接收音频信号时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钢结构作用产生磁场,以使音频信号转换成所述磁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恒王元聪
申请(专利权)人:迈吉科山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