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16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包括行走机架和设置在行走机架两侧的播种机构,每侧的播种机构包括播种容器槽、播种杆、升降架、开穴组件和开穴杆;行走机架上层设置有多组播种容器槽,播种容器槽中部转接有播种轮,多组播种容器槽内的播种轮之间穿设有播种杆;行走机架下层竖向弹性滑接有升降架,升降架上设置有多组开穴组件,开穴组件上方设置有承接管,承接管与播种容器槽下端连通;每组开穴组件为可启闭式结构,多组开穴组件之间穿设有开穴杆,两根开穴杆之间设置有拉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规范的播种不同新品种的花生种,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又可以精确控制播种质量,减少人工播种产生的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播种机
,尤其涉及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开展花生育种及承担的新品种区域比较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很多后代材料进行田间生产比较试验。为了获得客观公正的结果,需要把不同后代材料,也就是不同新品种的花生种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种植、进行比较。
[0003]播种时通常采用人工点播,人工开穴、放花生种、盖土,再浇水后即完成花生播种,或是采用手持式的播种器。
[0004]人工点播存在诸多问题:1、由于城市不断扩张发展,周边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减少,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越来越大,试验用工越来越难找。2、在上述播种过程中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愿意从事花生种植的人员越来越少,并且播种效率低。3、由于人工播种过程中,不同人员种植技术及经验不同,导致花生种植深浅、行距、穴距、每穴播种粒数等不一致,无法满足规范的播种要求,人为因素造成品种之间的差异,不能真实反应品种之间的产量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人工点播依赖个人技术经验,会导致花生种植深浅、行距、穴距、每穴播种粒数不一致的问题,提供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通过机械播种,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播种误差,保证花生种植深浅、行距、穴距、每穴播种粒数的一致,可以满足播种规范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包括行走机架和对称设置在行走机架两侧的播种机构,所述行走机架分为上下两层,每侧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容器槽、播种杆、升降架、开穴组件和开穴杆;
[0008]所述行走机架上层设置有间隔布设的多组所述播种容器槽,相邻两组播种容器槽间距一定,播种容器槽中部转接有用于分粒的播种轮,播种轮用于控制每穴的播种粒数,多组播种容器槽内的播种轮之间穿设有播种杆,用于带动播种轮一同旋转,播种杆与行走机架转动连接,播种杆两端连接播种手轮;
[0009]所述行走机架下层竖向弹性滑接有所述升降架,升降架可以上下滑动,行走机架下层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升降架上下移动的调节组件,可便于控制升降架的滑移距离,升降架上设置有间隔布设的多组所述开穴组件,相邻两组开穴组件间距一定,使得穴距一定,播种容器槽和开穴组件上下一一对应,开穴组件上方设置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与播种容器槽下端连通,在承接管作用下,开穴组件和播种容器槽之间连通;
[0010]每组所述开穴组件为可启闭式结构,初始状态下,开穴组件为闭合状态,花生种可落至其中,多组开穴组件之间穿设有用于控制开穴组件启闭的所述开穴杆,开穴杆为两根、
分别布置在开穴组件两侧,操作开穴杆使其靠近或远离,即可控制开穴组件的打开或合拢,两根开穴杆之间设置有拉簧,在拉簧作用下,开穴组件始终合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架包括上层架、下层架和H型支腿以及行走轮,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上下间隔布设,上层架宽度小于下层架宽度,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设置所述H型支腿,H型支腿其截面为H形,保证行走机架自身结构强度,H型支腿下端设置所述行走轮,行走轮可使得行走机架直线前移。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架上布设所述播种容器槽,播种容器槽包括上下依次连通的锥形段、圆形段和圆管段,所述圆形段内转接所述播种轮,播种轮边缘环向均设有多个用于容纳一粒花生种的种槽,锥形段和所述圆管段之间通过播种轮连通,圆管段向下延伸靠近下层架。在播种轮的转动下,锥形段内的花生种可以落至圆管段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播种杆与上层架转动连接,播种杆带动多个播种轮一同转动,播种杆两端向外延伸连接所述播种手轮,通过播种手轮可便于操作播种杆旋转。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架两侧为下层板,下层板上竖向弹性滑接所述升降架,升降架截面为“凵”字形,升降架包括升降板和设置在升降板两端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板位于下层板以下,所述升降杆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下层板、螺纹连接有限位帽,限位帽和下层板之间的升降杆上套设有压簧,压簧使得升降板向上靠近下层板、升降板远离地面。所述下层板两侧布设所述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带有多个圆孔的高度板和螺纹连接在任一圆孔内的高度螺栓,所述限位帽跟随升降杆移动,限位帽抵在高度螺栓头部,此时升降架不可再向下移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开穴组件布设在下层板以下,开穴组件包括尾管和铰接在尾管下端两侧的开穴铲,所述尾管螺纹连接在升降架上,尾管上螺纹连接所述承接管,进而承接管和尾管一同连接在升降架上,承接管穿过下层板套设在播种容器槽下端外、且和播种容器槽下端滑接,保证承接管和圆管段不脱离。两个所述开穴铲闭合后呈锥斗状,其截面为方形,下端倾斜向内收缩,可便于插入土壤中,开穴铲闭合后截面略大于尾管,每侧的开穴铲之间布设所述开穴杆,开穴杆我圆柱杆,开穴杆两端设置握手套,开穴杆两端之间布设所述拉簧。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行走机架可带动两个播种机构同步移动,两个播种机构可分别用于不同的新品种花生种的播种。两个播种机构间距一定,可控制播种行距一定;其中播种容器槽和开穴组件上下一一对应,并且连通,开穴组件之间间距一定,因此穴距一定;播种杆带动播种轮一同转动,可控制播种粒数的一致;调节组件虽是限制升降架的下移距离,但实际是控制开穴铲的入土深度,进而保证每穴花生种植深浅、播种深度的一致,由此可提高播种的规范性,避免人为经验播种带来的误差。
[0018]本技术可一次性播种多穴花生种,穴与穴之间间距相同、播种深度相同、播种粒数也相同,整个播种过程省时省力,播种效率高。解决了找试验工困难问题,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能精确控制播种株行距、播种深度,既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又可以精确控制播种质量,减少人工播种产生的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上层架俯视图。
[0021]图3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下层架俯视图。
[0022]图4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播种机构主视图。
[0023]图5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升降架安装示意图。
[0024]图6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调节组件示意图。
[0025]图7是实施例1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开穴组件示意图。
[0026]图8是实施例2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标号为:1行走机架,101上层架,102下层架,1021下层板,103H型支腿,104行走轮,2播种容器槽,201锥形段,202圆形段,203圆管段,3播种杆,31播种手轮,4升降架,41升降板,42升降杆,5开穴组件,51尾管,52开穴铲,6开穴杆,7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架(1)和对称设置在行走机架(1)两侧的播种机构,所述行走机架(1)分为上下两层,每侧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容器槽(2)、播种杆(3)、升降架(4)、开穴组件(5)和开穴杆(6);所述行走机架(1)上层设置有间隔布设的多组所述播种容器槽(2),播种容器槽(2)中部转接有用于分粒的播种轮(8),多组播种容器槽(2)内的播种轮(8)之间穿设有播种杆(3),播种杆(3)与行走机架(1)转动连接,播种杆(3)两端连接播种手轮(31);所述行走机架(1)下层竖向弹性滑接有所述升降架(4),行走机架(1)下层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升降架(4)上下移动的调节组件(11),升降架(4)上设置有间隔布设的多组所述开穴组件(5),播种容器槽(2)和开穴组件(5)上下一一对应,开穴组件(5)上方设置有承接管(12),所述承接管(12)与播种容器槽(2)下端连通;每组所述开穴组件(5)为可启闭式结构,多组开穴组件(5)之间穿设有用于控制开穴组件(5)启闭的所述开穴杆(6),开穴杆(6)为两根、分别布置在开穴组件(5)两侧,两根开穴杆(6)之间设置有拉簧(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架(1)包括上层架(101)、下层架(102)和H型支腿(103)以及行走轮(104),所述上层架(101)和下层架(102)上下间隔布设,上层架(101)宽度小于下层架(102)宽度,上层架(101)和下层架(102)之间设置所述H型支腿(103),H型支腿(103)下端设置所述行走轮(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花生育种试验用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架(101)上布设所述播种容器槽(2),播种容器槽(2)包括上下依次连通的锥形段(201)、圆形段(202)和圆管段(203),所述圆形段(202)内转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振华李绍伟李军华胡俊平苗建利李阳殷君华郭敏杰任丽邓丽谷建中马骥姚潜刘紫霞李传强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