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检测装置及传送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96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及传送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物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目标位置是否存在转动的待检测物体,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具有第一光学元件;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二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刷,光学元件刷的一端固定于待检测物体,另一端伴随待检测物体的转动间歇性地擦拭第一光学元件表面或第二光学元件表面。物体检测装置在对待检测物体进行检测时,待检测物体上设置的光学元件刷随待检测物体的转动扫过第一光学元件或第二光学元件并对其进行清扫,以避免光学元件上累积灰尘,提高物体检测装置检测物体的准确性。提高物体检测装置检测物体的准确性。提高物体检测装置检测物体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体检测装置及传送带


[0001]本技术涉及物体检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及传送带。

技术介绍

[0002]在一般的生产生活场景中,可以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装置检测物体的位置、移动距离等参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式通常为发射、接收光电信号并根据发射和接收的光电信号分析检测结果。
[0003]一些高温和灰尘较多的场景中,需要对转动中的物体进行检测。例如用于传送热处理工件的传送带,需要检测其传送轮是否在位正常转动。检测装置处于高温且容易产生灰尘的环境之中,检测装置本身需要进行耐高温的结构设计。同时检测装置用于发射和/或接收光电信号的信号发射单元和/或信号接收单元长期处于多灰尘的环境中,信号发射单元和/或信号接收单元容易被积灰遮挡或覆盖,影响检测装置光电信号的发射/接收,导致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或无法检测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高温场景中,对设置的部件均存在耐热要求,因此相关结构应当尽量简单,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体检测装置及传送带,将光学元件刷设置于待检测物体上,光学元件刷随着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而转动,使其对信号发射单元和/或信号接收单元的光学元件进行清洁,以利用简单的装置,低成本地解决高温且灰尘较多的环境中,信号发射单元和/或信号接收单元的光学元件表面容易积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物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目标位置是否存在转动的待检测物体,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具有第一光学元件;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二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刷,光学元件刷的一端固定于待检测物体,另一端伴随待检测物体的转动间歇性地擦拭第一光学元件表面或第二光学元件表面。
[0006]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物体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工作时,信号发射单元的第一光学元件发射检测信号,信号接收单元的第二光学元件可以接收检测信号,物体检测装置根据发射和接收到的检测信号的状态来判断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是否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在通过上述物体检测装置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时,待检测物体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转动,带动固定于待检测物体的光学元件刷扫过第一光学元件和/或第二光学元件,以避免长期处于灰尘较多的工作场景内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被灰尘遮挡或覆盖,干扰信号发射单元或信号接收单元的检测信号,导致物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或出现无法检测的情况。并且,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基于物体检测装置和待检测物体之间原有的位置关系,通过待检测物体自身的运动带动光学元件刷对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进行擦拭清洁,无需为光学元件刷设置另外的固定装置和动力装置,结构精简成本低廉。
[0007]优选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支架
固定于待检测物体。
[0008]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物体检测装置设置于加热炉等高温工作环境中时,物体检测装置本身需要进行耐高温保护,以避免工作时物体检测装置发生损坏。同样地,由于金属支架自身耐高温的性质,通过金属支架固定待检测物体稳定牢靠,能够在高温工作环境中稳定长久地进行工作。
[0009]优选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卡箍固定于待检测物体。同样地,由于金属卡箍自身耐高温的性质,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待检测物体稳定牢靠,能够在高温工作环境中稳定长久地进行工作。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于待检测物体同侧。
[0011]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物体检测装置对待检测物体进行检测时,信号发射单元通过第一光学元件发射检测信号,若设置于待检测物体同侧的信号接收单元中的第二光学元件能够接收到待检测物体反射的检测信号时,说明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存在待检测物体;若设置于待检测物体同侧的第二光学元件未接收到或接收到变化较大的反射的检测信号,说明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待检测物体不存在或位置偏离;从而通过设置于待检测物体同侧的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能够实现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的物体检测。
[0012]优选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隔着待检测物体对置,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垂直于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之间的连线。
[0013]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物体检测装置对待检测物体进行检测时,信号发射单元通过第一光学元件发射检测信号,若信号接收单元的第二光学元件未接收到第一光学元件发射的检测信号,说明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之间被待检测物体阻隔,即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存在待检测物体;若第二光学元件接收到了第一光学元件发射的检测信号,说明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待检测物体不存在或位置偏离;从而通过隔着待检测物体对置的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能够实现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的物体检测。
[0014]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待检测物体沿转动轴旋转,同时带动光学元件刷沿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旋转,使光学元件刷的旋转路径分别经过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从而对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进行擦拭清洁。
[0015]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对称设置在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两侧。
[0016]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对称设置在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两侧,使得信号发射单元到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的距离和信号接收单元到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的距离相等,小于等于光学元件刷沿着待检测物体的转动轴转动时的转动半径,从而利用单个光学元件刷能够实现对分别设置于待检测物体两侧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表面的擦拭。
[001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了一种传送带,包括:传送轮;信号发射单元,具有第一光学元件;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二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刷,光学元件刷一端固定于
传送轮,另一端伴随传送轮的转动间歇性地擦拭第一光学元件表面或第二光学元件表面。
[0018]在通过上述物体检测装置检测传送带的传送轮是否设置于预设目标位置即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时,传送轮在物体检测装置的有效检测区域内转动,带动固定于待检测物体的光学元件刷扫过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以避免长期处于灰尘较多的工作场景内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被灰尘遮挡或覆盖,干扰信号发射单元或信号接收单元的检测信号,导致物体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或无法检测的情况发生,保证在高温且灰尘量大的环境中工作的传送带一旦出现离位故障能够及时被检知。
[0019]优选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支架固定于传送轮。
[0020]优选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物体检测装置中的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卡箍固定于传送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目标位置是否存在转动的待检测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单元,具有第一光学元件;信号接收单元,具有第二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刷,所述光学元件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待检测物体,另一端伴随所述待检测物体的转动间歇性地擦拭所述第一光学元件表面或所述第二光学元件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支架固定于所述待检测物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刷利用金属卡箍固定于所述待检测物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待检测物体同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章郑熙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神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