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75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监测装置,皮托管的一端伸入烟道内,烟道内的湿烟气朝向第一方向流动,皮托管的另一端具有弯折部,弯折部的端口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弯折部的端口与缓冲件的一端相连通,缓冲件具有用于缓冲湿烟气内杂质的缓冲部,在第一方向上,缓冲部位于弯折部的下方;缓冲件的另一端通过阀体组件与检测件相连通,检测件位于弯折部的上方。从而使得进入到缓冲件内的部分湿烟气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部分湿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留存在缓冲件内,以减少该部分湿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进入到检测件,从而减小颗粒物等杂质堵塞检测件,进而减少湿烟气对烟气监测装置内检测件的损坏。件的损坏。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测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气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烟道内湿烟气中压差和压力的监测还主要依靠具有皮托管的监测装置,皮托管一端的探头伸入到烟道内,烟道内湿烟气通过皮托管输送至皮托管另一端的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压力传感器内,通过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压力传感器检测烟道内湿烟气的气体流速,但是,由于烟道内湿烟气中含有杂质和水汽,而皮托管与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压力传感器采用直连的方式,从而导致湿烟气中含有杂质和水汽很容易进入到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力传感器内,水汽进入会导致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力传感器烧毁,杂质进入会导致压差变送器或微差压力传感器堵塞,进而导致多次测量后监测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监测装置,以减少在监测烟道内湿烟气的过程中湿烟气对烟气监测装置内部件的损坏。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烟气监测装置,包括:
[0005]皮托管,所述皮托管的一端伸入烟道内,所述烟道内的湿烟气朝向第一方向流动,所述皮托管的另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端口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0006]缓冲件,所述弯折部的端口与所述缓冲件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缓冲件具有用于缓冲所述湿烟气内杂质的缓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所述缓冲部为螺旋管;
[0007]检测件,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通过阀体组件与所述检测件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检测件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上方。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90
°
形成所述弯折部。
[000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托管包括静压管和全压管,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全压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静压管的一端;
[0010]所述静压管和所述全压管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烟道内,且所述静压管另一端的端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全压管另一端的端口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001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和压差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差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大气相连通;
[0012]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管和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缓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阀体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
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缓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通。
[0013]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端口和所述检测件之间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缓冲管通过所述第一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通过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通;
[0014]所述第一缓冲管与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缓冲管与所述第二阀体的连接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所述湿烟气的滤网。
[0015]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冲气源,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转换阀和第二转换阀,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三转换阀和第四转换阀,所述第一转换阀包括可切换连通的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三转换阀包括可切换连通的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
[0016]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五转换阀,所述第五转换阀包括互连通的第七阀口、第八阀口和第九阀口,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反冲气源相连通;
[0017]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缓冲管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转换阀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转换阀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相连通;
[0018]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缓冲管相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九阀口相连通。
[001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进口端均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设置。
[0020]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机箱,所述皮托管还包括保护管和空心管,所述空心管、所述静压管和所述全压管均设置于所述保护管内,所述空心管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空心管伸入所述烟道内的一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连接线穿设于所述空心管内。
[0021]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管上间隔设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小于所述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机箱相连接,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烟道相连。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当烟道内的湿烟气在烟道内沿第一方向往上移动时,烟道内的部分湿烟气通过皮托管的一端流向弯折部,由于弯折部的端口朝下设置,以使进入到皮托管内的部分湿烟气先进入到缓冲件内,而检测件还设置在弯折部的上方,从而使得进入到缓冲件内的部分湿烟气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部分湿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会留存在缓冲件内,以减少该部分湿烟气中的颗粒物等杂质进入到检测件,从而减小颗粒物等杂质堵塞检测件,进而减少湿烟气对烟气监测装置内检测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监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监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监测装置的气路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皮托管的示意图。
[0028]其中:
[0029]100、烟气监测装置;
[0030]200、烟道;
[0031]1、皮托管;11、全压管;111、第一连接部;12、静压管;121、第二连接部;13、保护管;131、第一法兰;132、第二法兰;14、空心管;
[0032]2、缓冲件;21、第一缓冲管;22、第二缓冲管;23、缓冲部;
[0033]3、检测件;31、压差检测传感器;311、第一接口;312、第二接口;32、压力检测传感器;321、第三接口;322、第四接口;
[0034]4、阀体组件;41、第一阀体;411、第一转换阀;4111、第一阀口;4112、第二阀口;4113、第三阀口;412、第二转换阀;42、第二阀体;421、第三转换阀;4211、第四阀口;4212、第五阀口;4213、第六阀口;422、第四转换阀;43、第五转换阀;431、第七阀口;432、第八阀口;433、第九阀口;
[0035]5、反冲气源;
[0036]6、机箱;
[0037]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托管,所述皮托管的一端伸入烟道内,所述烟道内的湿烟气朝向第一方向流动,所述皮托管的另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端口朝向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缓冲件,所述弯折部的端口与所述缓冲件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缓冲件具有用于缓冲所述湿烟气内杂质的缓冲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下方,所述缓冲部为螺旋管;检测件,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通过阀体组件与所述检测件相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检测件位于所述弯折部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托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90
°
形成所述弯折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托管包括静压管和全压管,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全压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静压管的一端;所述静压管和所述全压管的另一端均伸入所述烟道内,且所述静压管另一端的端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全压管另一端的端口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和压差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差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大气相连通;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管和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缓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阀体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缓冲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的端口和所述检测件之间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缓冲管通过所述第一阀体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珍鹿环保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