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68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其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母线槽和第二母线槽,所述第一母线槽和所述第二母线槽均包括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N相导体,所述第一母线槽的A相导体和B相导体向壳体的一侧弯折,C相导体和N相导体向壳体的另一侧弯折;相位变换单元,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相位变换单元包括两块导体板以及连接板,两块所述导体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槽和所述第二母线槽同一相的两条导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排布母线槽的导体以及相位变换单元,减小了换相接头的体积,且母线槽内的导体紧密排布,便于导体进行散热,同时可防止母线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防止母线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防止母线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母线槽
,特别是涉及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

技术介绍

[0002]低压配电柜进线正常相序排列:面对开关柜正面,由左到右依次为ABCN相;由上到下依次为ABCN相;由远到近依次为ABCN相。密集型母线槽与开关柜连接,由于开关柜与母线槽厂家不同或开关柜生产过程中没有考虑母线槽与开关柜连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位颠倒,给母线槽与开关柜连接带来不便,最终产生材料成本的浪费和安装成本的增加。
[0003]密集型母线槽换相节主要是应用在电路主干线中,以解决由于不同柜体之间的母线槽连接可能出现的相序位置颠倒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换相节占用空间较大,且导体排布较为混乱,导致散热性能较差,同时母线槽单元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出现共振现象,使导体晃动拍打,噪音较大,且随时间推移会对母线槽导体绝缘层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包括:
[0007]壳体,其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母线槽和第二母线槽,所述第一母线槽和所述第二母线槽均包括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以及N相导体,且所述第一母线槽和所述第二母线槽的导体相位排布顺序相反,所述第一母线槽的A相导体和B相导体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母线槽的C相导体和N相导体向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弯折;
[0008]相位变换单元,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相位变换单元包括两块用于与导体连接的导体板以及用于连接两块导体板的连接板,两块所述导体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槽和所述第二母线槽同一相的两条导体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母线槽的A相导体、B相导体、C相导体、N相导体的弯折角度均为90
°
,所述相位变换单元中的两块所述导体板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导体板与其连接的导体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
[0011]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夹持在所述第一母线槽A相导体和B相导体弯折部两侧或与其连接的导体板两侧的第一定位板;
[0012]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夹持在所述第一母线槽C相导体和N相导体弯折部两侧或与其连接的导体板两侧的第二定位板。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三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夹持在所述第二母线槽A相导体和N相导体两侧或与
其连接的导体板两侧的第三定位板。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左端板、右端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左端板、右端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围成容纳腔,所述相位变换单元、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第三定位板以及导体的一端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0016]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及配套的螺母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抵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将第一母线槽的A相导体、B相导体以及C相导体、N相导体分别向两侧垂直弯折,再通过相位变换单元中互相垂直的两块导体板与同相的两个导体连接,使容纳腔内形成四组L型的导体连接结构,使容纳腔内的各相导体以及相位变换单元排布更有序,大大减小了换相接头的体积,且导体排布更为紧凑,从而提高了导体的散热效率。
[0020](2)本技术通过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以及第三定位单元对母线槽导体以及导体板的固定夹持效果,可防止母线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而导致导体晃动拍打,从而对导体和导体外侧的绝缘层进行保护,也降低了母线槽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0021](3)本技术中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抵接,使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以及第三定位板可对壳体起到竖直方向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壳体的强度和抗压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去除顶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中相位变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壳体;2、第一母线槽;3、第二母线槽;4、A相导体;5、B相导体;6、C相导体;7、N相导体;8、导体板;9、连接板;10、第一定位板;11、第二定位板;12、第三定位板;13、顶板;14、底板;15、左端板;16、右端板;17、前侧板;18、后侧板;19、容纳腔;20、连接孔;21、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壳体1和相位变换单元。其中,在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的导体相位排布顺序相反。相位变换单元安装在壳体1内,用于将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内导体相位的顺序。
[0030]具体的,壳体1包括顶板13、底板14、左端板15、右端板16、前侧板17以及后侧板18。顶板13、底板14、左端板15、右端板16、前侧板17以及后侧板18连接形成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壳体1,且在壳体1内部形成容纳腔19。
[0031]在左端板15和右端板16上均开设有安装槽。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通过两个安装槽分别安装在壳体1的左右两端。其中,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内均设置有A相导体4、B相导体5、C相导体6以及N相导体7。参见图3,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母线槽(2)和第二母线槽(3),所述第一母线槽(2)和所述第二母线槽(3)均包括A相导体(4)、B相导体(5)、C相导体(6)以及N相导体(7),且所述第一母线槽(2)和所述第二母线槽(3)的导体相位排布顺序相反,所述第一母线槽(2)的A相导体(4)和B相导体(5)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母线槽(2)的C相导体(6)和N相导体(7)向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弯折;相位变换单元,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相位变换单元包括两块用于与导体连接的导体板(8)以及用于连接两块导体板(8)的连接板(9),两块所述导体板(8)分别与所述第一母线槽(2)和所述第二母线槽(3)同一相的两条导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槽(2)的A相导体(4)、B相导体(5)、C相导体(6)、N相导体(7)的弯折角度均为90
°
,所述相位变换单元中的两块所述导体板(8)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导体板(8)与其连接的导体位于同一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型母线槽换相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夹持在所述第一母线槽(2)A相导体(4)和B相导体(5)弯折部两侧或与其连接的导体板(8)两侧的第一定位板(1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夹持在所述第一母线槽(2)C相导体(6)和N相导体(7)弯折部两侧或与其连接的导体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成扬沈欣朱冬宏陆琪
申请(专利权)人:金海新源电气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