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压电驱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28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4
一种压电驱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包括可变形部,可变形部包括第一侧臂、与第一侧臂相对的第二侧臂、以及连接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的底臂,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相对于底臂朝向彼此倾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框架和可变形部的第一侧臂之间,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框架和可变形部的第二侧臂之间,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使可变形部变形;和致动部,致动部设置在可变形部的底臂上,并且构造为在可变形部的变形的驱动下移动。下移动。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电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压电驱动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压电驱动
,并且具体涉及压电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压电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压电驱动系统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USM型,另一种是SIDM型。USM型压电驱动系统复杂且昂贵,产生的行程很小。另一方面,SIDM型压电驱动系统需要配重和轴,因此结构复杂。此外,SIDM型压电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非常困难,因为需要精确控制压电元件的形变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压电驱动装置和一种压电驱动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4]为此,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电驱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包括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一侧臂相对的第二侧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的底臂,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相对于所述底臂朝向彼此倾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所述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之间,所述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之间,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和致动部,所述致动部设置在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上,并且构造为在所述可变形部的变形的驱动下移动。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具有与所述框架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连接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构造为膨胀或收缩以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所述第二压电元件具有与所述框架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连接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膨胀或收缩以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在形状和定向上相匹配,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在形状和定向上相匹配;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以第一夹角相交,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以第二夹角相交。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本体;和分别从所述本体的相对端部延伸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从所述本体的中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可变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形成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底臂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一端在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在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短于所述第二距离以允许所述可变形部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或大致“A”形的形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臂与所述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底臂的连接处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侧臂与所述底臂的连接处形成第四凹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两个致动部,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或者设有两个致动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底臂上且分别邻近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致动部关于垂直于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底臂的中心线对称。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一个致动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底臂上,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底壁的表面的中心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部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突出,并且具有球缺形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以d33模式工作。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的范围为24度至26度,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二夹角的范围为24度至26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中部并具有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彼此对称,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相对于所述可变形部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二压电元件对称,并且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致动部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框架的所述可变形部与所述致动部一体成型。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粘接至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粘接至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
[0019]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电驱动系统,包括根据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压电驱动装置;可移动件,所述可移动件构造为与所述压电驱动装置的所述致动部配合并在所述致动部的驱动下移动;和保持弹簧,所述保持弹簧设置到所述压电驱动装置上,并构造为保持所述压电驱动装置以将所述致动部压抵在所述可移动件上。
[0020]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压电驱动装置和压电驱动系统中,当第一压电元件或第二压电元件通电时,第一压电元件或第二压电元件膨胀,并且可变形部相应地变形,以驱动致动部沿对应的方向移动,从而致动部可以与可移动件配合以驱动可移动件沿预期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当第一压电元件或第二压电元件断电时,第一压电元件或第二压电元件收缩,可变形部恢复至其初始形状,因此致动部也恢复至其初始位置,而不会对可移动件产生影响。以这种方式重复,可移动件可以在预期的方向上连续移动。
[0021]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压电驱动装置和压电驱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驱动效率高等优点。
[0022]本公开中描述的圆柱形柜式室内机的旋转刀片结构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将由下面的描述部分地呈现,并且也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研究和实践而部分地理解。
附图说明
[0023]本公开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002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压电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部分A的放大图。
[002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压电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电驱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包括第一侧臂、与所述第一侧臂相对的第二侧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的底臂,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相对于所述底臂朝向彼此倾斜;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所述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之间,所述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之间,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和致动部,所述致动部设置在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上,并且构造为在所述可变形部的变形的驱动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具有与所述框架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连接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一压电元件构造为膨胀或收缩以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所述第二压电元件具有与所述框架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连接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压电元件构造为膨胀或收缩以使所述可变形部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在形状和定向上相匹配,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在形状和定向上相匹配,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一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以第一夹角相交,垂直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第二侧臂的方向与所述可变形部的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以第二夹角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本体;和分别从所述本体的相对端部延伸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其中,所述可变形部从所述本体的中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可变形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形成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第二压电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底臂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一端在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一距离,所述第一侧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臂的第二端在所述底臂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短于所述第二距离以允许所述可变形部具有大致三角形的形状或大致“A”形的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臂与所述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野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