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08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治疗面连接喇叭口连接头形成治疗室;负压产生模块的气室与治疗室顶部连通。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治疗面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若干个所述的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多个第一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的负压产生模块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喇叭口连接头底部光滑且边缘外翻,材质采用玻璃或镀层金属。等离子体发生器为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其网状地电极由外圆环、内圆环以及内、外圆环间均匀分布的网格结构构成,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对应连接直流电源,对网状地电极进行加热。等离子体发生器治疗面与皮肤表面距离、温度可控。度可控。度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等离子体皮肤治疗领域,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能产生自由基、高能电子、离子等多种活性物质,在杀菌消毒、癌症治疗、口腔治疗、面部美容、伤口愈合等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效果突出。特别在皮肤治疗领域,相比于传统的药物疗法,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使用便捷高效,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伤口愈合、痤疮治疗等场景。
[0003]目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人皮肤治疗主要有直接处理和间接处理两种方法。其中,直接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等离子体射流装置产生可以接触的、不带电的等离子体射流,直接作用于皮肤。该等离子体直接处理的方式可以将活性物质定向输运到皮肤表面,灵活度虽然较高,但却存在处理面积小的固有局限,而且需要通入高速气流,难以实现一体化和便携化设计。在进行大面积皮肤处理工作时,因为处理点等离子体能量成中心分布,无法实现大面积皮肤均匀处理。间接处理是通过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或环形等离子体发生结构产生等离子体,在邻近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等离子体出口即治疗面连接喇叭口连接头(15)形成治疗室;负压产生模块,负压产生模块的气室与治疗室顶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治疗面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个距离传感器(14);若干个所述的距离传感器(14)与控制单元的多个第一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的负压产生模块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喇叭口连接头(15)底部光滑且边缘外翻,材质采用玻璃或镀层金属;喇叭口连接头(15)与皮肤紧密贴合时,每个距离传感器(14)感知治疗面与当前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传导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综合多个距离传感器(14)的数据,计算治疗面与皮肤表面的距离,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控制负压产生模块,改变治疗室的压力,改变皮肤表面与治疗面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为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高压电极(11),高压电极(11)与阻挡介质(12)的顶部紧密贴合;网状地电极(13),网状地电极(13)与阻挡介质(12)的底部紧密贴合;网状地电极(13)与高压电极(11)间连接等离子体高压电源(5);所述的高压电极(11)、阻挡介质(12)和网状地电极(13)上竖直开设有贯穿孔洞;所述的负压产生模块的气室上设置气孔;所述的气室的气孔与高压电极(11)、阻挡介质(12)和网状地电极(13)的贯穿孔洞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产生模块包括:活塞(10),活塞(10)设置在气室内并与气室内壁紧密相贴;电机(7),电机(7)与活塞连杆(8)连接,活塞连杆(8)与活塞(10)连接,电机(7)转动,通过活塞连杆(8)带动活塞(10)沿气室的内壁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产生模块的气室设置气孔的一端安装在高压电极(11)、阻挡介质(12)和网状地电极(13)的贯穿孔洞内;所述的活塞(10)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的探头朝向治疗室并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高压电极(11)、阻挡介质(12)和网状地电极(13)的贯穿孔洞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皮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地电极(13)由外圆环、内圆环以及内、外圆环间均匀分布的网格结构构成,外圆环和内圆环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环,内、外圆环间均匀分布的网格结构为金属导体网格,该金属导体网格在0~210℃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电阻温度系数要求小于0.5
×
10
‑3/℃,电阻率要求小于10Ω
·
mm2/m;所述的外圆环和内圆环之间对应连接直流电源(6),对网状地电极(13)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晗徐涵城邵明绪谢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拾玖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