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07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该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包括上下叠合的上通道板和下通道板;上通道板的顶面设有换热通道A,底面设有第一流体入口;第一流体预换热通道;第二流体入口;第二流体预换热通道;混流通道和混合流体出口。混流通道的底部沿流向交错排列有若干阶梯凹腔A。下通道板的底面设有换热通道B,顶面设有与阶梯凹腔A位置和尺寸逐一对应的阶梯凹腔B。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设有特殊结构的立体阶梯通道,混合流体在经过该结构时会产生起伏运动,在不增加流体阻力的前提下,可大幅增强对流体的扰动性,使平流变成湍流,显著增强混合效果。显著增强混合效果。显著增强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固体基质上的微加工技术制作的三维元件,可以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微通道反应器的特点是通道尺寸小,通道形式多,流体在通道内流动并发生所需的反应。由于微通道反应器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所以与传统的反应釜等反应器相比,具有更好的传热和传质性能。
[0003]在微通道反应器中,流体一般处于层流状态,因为微尺度下的雷诺数很低。这意味着两种或多种流体沿着平行方向移动时,只能通过分子扩散来混合。这样的混合方式效率很低,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距离才能实现均匀混合。在实际项目开发中,为了提高混合效率,可以使用被动式或主动式的微混合器来增强流体间的对流或扰动。一种是被动式微混合器,通过改变内部通道的几何结构或表面特性来增加接触面积或产生二次流。例如,在通道中设计各种结构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分隔、折叠、蛇形、鱼骨等,使流体产生局部的速度差来破坏层流状态,形成涡流、湍流等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其特征是:包括上下叠合的上通道板和下通道板;上通道板的顶面设有换热通道A,底面设有:第一流体入口;与第一流体入口连通的第一流体预换热通道;第二流体入口;与第二流体入口连通的第二流体预换热通道;与第一、第二流体预换热通道的末端在同一处汇流连通的混流通道,混流通道的底部沿流向交错排列有若干阶梯凹腔A;与混流通道的末端连通的混合流体出口;下通道板的底面设有换热通道B,顶面设有若干与阶梯凹腔A位置和尺寸逐一对应的阶梯凹腔B;混流通道、阶梯凹腔A和阶梯凹腔B上下叠合后构成立体阶梯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其特征是:所述阶梯凹腔A沿流向呈单列交错排列,前后相邻的两个阶梯凹腔A与混流通道的不同侧壁衔接,单个阶梯凹腔A的长度方向与其所衔接的混流通道侧壁的夹角为40

50
°
;所述阶梯凹腔B的排列方式在俯视角下与阶梯凹腔A的排列方式沿混流通道的中心线旋转180
°
后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其特征是:所述混流通道的深度为0.4

1.2mm;所述阶梯凹腔A和阶梯凹腔B相对混流通道的深度为0.2

0.6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其特征是:所述混流通道的深度为0.6

0.8mm;所述阶梯凹腔A和阶梯凹腔B相对混流通道的深度为0.3

0.4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其特征是:所述阶梯凹腔A分为浅阶梯凹腔A和深阶梯凹腔A,且沿流向呈双列交错排列,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单列和右单列;左单列和右单列中的阶梯凹腔A分别与混流通道的左、右侧壁衔接,由两个单列构成的平行双列中所有阶梯凹腔A沿流向以“左单列的浅阶梯凹腔A

右单列的深阶梯凹腔A

右单列的浅阶梯凹腔A

左单列的深阶梯凹腔A”作为最小重复单元排列,且左单列与右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迪辉邹益波马文超张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玄流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