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3872 阅读:4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 它主要由以下成分配制而成: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蔗糖,鲜茭白(可用鲜荸荠或鲜稻 茎代替),琼脂,抗坏血酸(Vc)、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 羟基苯甲酸甲酯及甲醛。用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平均蛹重达69.6mg,幼虫平均存活率为 83.2%,幼虫平均历期为32.8天,幼虫平均化蛹率为90.4%,羽化率为91.4%,平均单雌产卵 量为80.7粒,卵孵化率为91.5%。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经济实用、配制简便等特点,适于 标准试虫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对二化螟的生物学、生态学、杀虫剂生物测定、二化 螟对杀虫剂及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其制备方法及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料及饲养技术,具体涉及二化螟的人工饲料、其制备方法及采用该 饲料的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的南北稻区广泛分 布,并造成严重为害。近几年,随全球气候的变暖,水稻耕作制度、品种及栽培方法的变 更,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害日益严重,每年因二化螟为害而造成的水 稻受害面积已达1000万公顷,给当前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该虫综合防治措施 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农药及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方面,而生物农药的筛选、 测定、抗性机制及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均需要大批量的、发育一致二化螟幼虫供试。目 前,二化螟主要釆用水稻苗、茭白或荸荠等天然饲料饲养,由于受季节性以及必须多次更 换饲料的限制,采用天然饲料很难扩大二化螟的饲养规模(SatoY. 1977. Technique for mass rearing of the rice stem borer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of new insecticides.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3): 333-343; Sato Y., Sakai M. 1971. Mass rearing of the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rearing on rice seeding. In : Symposium on Rice Insects. 63-67; 尚稚珍, 王银淑.1984. 二化螟人工饲料实用化的研究.昆虫知识.21(1): 5-9;孟凤霞,吴孔明,高希 武.2003.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词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昆虫知识.40(5): 469-472;陆玉 荣,苏建坤,吉春明,刘琴,张春梅,刘怀阿.2003.水稻二化螟的室内饲养方法初探.安徽 农业科学.31(2): 270-271.)。而且天然饲料易腐烂、变质,试虫极易感染病原菌,用天然饲 料难以实现二化螟的长期、继代词养(孟凤霞,吴孔明,高希武.2003.利用茭白、荸荠及 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昆虫知识.40(5): 469-472.)。因此研制二化螟人工饲料及关键 饲养技术,实现试虫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是开展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己相继开展二化螟的人工饲养技术研究。如1971年Ishii 专利技术了二化螟石井饲料,同年Kamano也报道了二化螟釜野饲料(王延年,郑忠庆,周永生. 1984.昆虫人工词料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7-73.)。 1984年我国的尚稚珍教授 也对二化螟的人工词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尚稚珍,王银淑.1984. 二化螟人工饲料实用化的 研究.昆虫知识.21(1): 5-9.)。上述工作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研究工作中对二化螟标准 虫源需求的难题,但仍不能实现试虫的大批量、周年、继代饲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饲料成分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二化螟完成整个世代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取食上述饲料 后,幼虫在3龄之前发育正常,而3龄后发育迟缓,甚至不能完成个体发育;(2)幼虫存 活率偏低,用杀虫活性物质进行生物测定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不高;(3)防腐性能较差, 需频繁更换饲料;刘慧敏等(刘慧敏,李闪红,王满囷,王雪峰,张国安.2005. 二化螟人工 饲料研究初报.42 (6): 714-716.刘慧敏,李闪红,王满囷,张国安.2008. 二化螟人工饲料关 键因子的优化及其优化配方的饲养效果.45(2): 310-314.刘慧敏,张国安.2007.用正交试 验法优选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昆虫知识.44 (5): 754-757.)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二化 螟人工饲料中各组分的配比逐步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配方为稻茎粉18.75g、大豆粉15.00 g、麦芽粉15.00 g、稻糠粉6.25 g、茭白茎粉7.50 g、干酪素10.00 g、酵母粉18.75 g、纤 维素7.50g、蔗糖15.00 g、葡萄糖7.50g、维生素C 7.50 g、复合维生素B 3.00 g、胆固醇 0.375 g、氯化胆碱0.25g、 Beck氏盐2.50g、山梨酸1.35 g、琼脂13.49 g和自来水809.25 g。与天然寄主稻茎相比,该饲料配方在关键的生物学指标如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方 面与稻茎没有显著差异,但用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显著长于在稻茎上的生长历期。从配 方来看,该饲料的优点是成分复杂多样,营养全面丰富;但其缺点为幼虫饲养历期显著延 长,词料成分过于复杂,有些原料难以获取,采集和配制的环节过于繁琐,饲料成本较高, 而且防腐效果较差,因此也不太适宜标准虫源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方简单,适宜二化螟饲养的人工 饲料,从而实现标准虫源的大规模、长期、继代饲养。同时提供该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及词养二化螟的方法。一种二化螟人工饲料,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大豆粉4.0-5.0%;酵母粉 2.5-3.5%;干酪素1.0-2.0%;蔗糖1.0-2.0%;鲜茭白(可用鲜稻茎或鲜荸荠代替)14.0-15.0%; 琼脂1.5-2.0%;辅料0.8-1,0%;水65.0-75.0%;所述辅料包括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 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甲醛。所述辅料组分及占人工词料总重量的百分含量为抗坏血酸0.40-0.45%;胆固醇0.02-0.03%;氯化胆碱0.04-0.05%;威氏盐0.01-0.02%;复合维生素B 0.002-0.003%;山 梨酸0.1-0.2%;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0.2%; 40%甲醛0.05-0.10%。所述复合维生素B中各组分占复合维生素B总量的百分含量为烟酰胺25.0-35.0%; 盐酸硫胺素5.0-10.0%;核黄素12.0-18.0%;盐酸吡哆醇5.0-10.0%;赖氨肌醇0.15-0.20%;叶酸5.0-10.0%;泛酸f丐25.0-35.0%;生物素0.5-1.0%。上述二化螟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 按比例将鲜茭白(或鲜荸荠、鲜稻茎)切碎,加入水,放入搅拌器中磨碎并匀浆, 匀浆后将其倒入盛有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灭菌桶中,将上述5种组分充分搅拌均匀后,置于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于125'C下灭菌30miri,灭菌完毕后,取出待用 作为A组分;2、 琼脂中加入纯净水,加热并煮至沸腾,待完全溶解后,将其倒入A中,用力搅拌 均匀,并冷却至6(TC左右备用作为B组分;3、 按比例将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和对羟基 苯甲酸甲酯放入烧杯中,用少量温开水溶解,然后将其倒入B中,再加入40%的甲醛,搅 拌直至完全均匀。4、 所述饲料搅拌均匀后,需倒入保鲜盒中,完全冷却凝固后存放于4'C冰箱中。 应用人工饲料大批量、周年、继代饲养二化螟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 初孵幼虫一化蛹将人工饲料切成条状,放入消毒后的平底玻璃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化螟人工饲料,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组成:大豆粉4.0-5.0%;酵母粉2.5-3.5%;干酪素1.0-2.0%;蔗糖1.0-2.0%;鲜茭白或鲜荸荠或鲜稻茎14.0-15.0%;琼脂1.5-2.0%;辅料0.8-1.0%;水65.0-75.0%;所述辅料包括抗坏血酸、胆固醇、氯化胆碱、威氏盐、复合维生素B、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甲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兰芝侯茂林彭于发吴孔明林克剑刘玉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