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冲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85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柱冲洗管,包括管体、接口、引流口隙,所述管体包括外腔、内腔,所述接口包括入药接口、排液接口,所述排液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外腔,所述入药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内腔,所述外腔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引流口隙为设置在所述外腔上的若干均匀布置的通孔,所述接口能将外部注药装置与废液收集装置连接起到防菌的作用,所述引流口隙可以起到防阻塞的作用。塞的作用。塞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冲洗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冲洗管,涉及脊柱术后护理


技术介绍

[0002]脊柱内镜手术常用于腰椎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时需要使用腰椎间孔成形技术,将椎间孔镜放入成孔中进行手术,手术完成后的护理阶段需要对患者伤口进行持续的引流,如果引流不畅或者引流中操作不当缝合时意外缝扎了引流管、手术出血口止血不彻底等情况可能造成脊柱手术术后出血和血肿等严重的并发症。
[0003]临床中常见的引流方式或采用简易的管体临时制作引流管体结构,或制作粗糙与常见引流管结构相似,上述结构均为单腔结构,只能实现引流功能。
[0004]针对单一腔体引流效果不佳的问题,(CN 114642822A)设计了一种双腔结构,通过一腔体中注入药物及营养液、另一腔体进行引流的方式对脊柱术后的局部区域进行清洗,然而上述结构腔体端口为简单的平切面结构容易出现管体阻塞的情况;
[0005]另一方面,(CN 114642822A)设计的管体并且没有专门的注射器、排液袋接口,难以防菌,管口直接与空气接触,反而增加伤口发炎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冲洗管,解决目前已有的脊柱内镜术后引流装置引流效果不佳、双腔体结构容易出现管体阻塞且防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脊柱冲洗管,包括:管体、接口、引流口隙,所述管体包括外腔、内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接口包括入药接口、排液接口,所述排液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外腔,所述入药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内腔,所述外腔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引流口隙为设置在所述外腔上的若干均匀布置的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腔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外腔将所述内腔包裹在内,所述内腔末端设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外腔末端开口的边缘一体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接口与所述外腔之间的连接段将所述入药接口与所述内腔的连接段固定在内,所述入药接口被设有瓣膜结构的软体封闭,所述排液口末端设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边缘连接有可密封管口的密封塞,所述折叠管的壁面为可轴向折叠的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口隙直径为1mm

2mm,所述引流孔隙分布位置距所述管体末端6mm范围内,所述引流孔隙个数不少于4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长度为13

18cm,所述外腔直径为1

3mm,所述内腔直径为1

2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入药口另设有可插入所述瓣膜结构内的通管,所述通管一端被软质结构密封,一端为空心椎体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另有可活动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为两片可通过卡扣连接的
弧状结构,所述固定夹边缘设有缝合膜,所述缝合膜为薄膜结构,并与所述固定夹的轴向互相垂直。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设计的双腔体结构改变了传统引流管的单腔结构,双腔体结构可以同时实现注入药物与引流的功能,并且在术后局部位置形成液体的循环促进排液;
[0018]本技术在所述入药接口设有瓣膜结构的软体封闭,软体可实现密闭功能从而隔绝外部细菌,所述排液接口设有可折叠管,折叠管拉伸连接后与外接管体封闭连接同样可起到密封隔菌的功能;
[0019]本技术在管体末端设有所述引流口隙,多个开孔结构能够分担液体流出的压力并且在一个开孔阻塞的情况能够保证其他开孔畅通,起到了防阻塞的作用;
[0020]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一种脊柱冲洗管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入药接口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排液接口图;
[0024]附图中:
[0025]1‑
管体,2

接口,3

引流口隙,101

内腔,102

外腔,201

入药接口,202

排液接口,203

通管,2011

软体,2021

折叠管,2031

软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本技术适用于脊柱内镜手术后,对患者局部区域进行引流。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脊柱冲洗管,包括:管体(1)、接口(2)、引流口隙(3),所述管体(1)包括外腔(102)、内腔(101),所述接口(2)包括入药接口(201)、排液接口(202),所述排液接口(202)一体连接所述外腔(102),所述入药接口(201)一体连接所述内腔(101),所述外腔(102)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引流口隙(3)为设置在所述外腔(102)上的若干均匀布置的通孔。
[0030]所述外腔(102)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外腔(102)将所述内腔(101)包裹在内,所述内腔(101)末端设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外腔(102)末端开口的边缘一体连接。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入药口可持续输入营养液、生理盐水等液体,液体随着所述内腔(101)进入手术后的局部位置后进行冲洗,在注入液体的压力作用下,局部区域内的血块、多余组织从所述引流口隙(3)进入所述外腔(102),并顺着所述外腔(102)从所述排液口流出。
[0032]综上所述,双腔结构能够促进术后局部区域的多余组织、血块等杂物排出,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
[0033]本实施例中,申请人在脊柱内镜手术后实施引流过程中,发现已有的双腔引流管
体(1)需要连接注射器、输液袋时容易脱落,处于方便的考虑,申请人先设计了一种便于连接注射器、输液袋的接头装置,装置采用橡胶环对外接注射器、输液袋进行固定,具体实施后申请人发现此装置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完全可以同时增加防菌的功能。
[0034]同时,申请人发现,已有的(CN 114642822A)装置采用的切口管口同样不具备防菌作用。
[0035]因此,申请人进行了一下设计。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接口(202)与所述外腔(102)之间的连接段将所述入药接口(201)与所述内腔(101)的连接段固定在内,参考图2,所述入药接口(201)被设有瓣膜结构的软体(2011)封闭,所述排液口末端设有折叠管(2021),所述折叠管(2021)边缘连接有可密封管口的密封塞,所述折叠管(2021)的壁面为可轴向折叠的结构。
[0037]所述入药口另设有可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冲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接口、引流口隙,所述管体包括外腔、内腔,所述接口包括入药接口、排液接口,所述排液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外腔,所述入药接口一体连接所述内腔,所述外腔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引流口隙为设置在所述外腔上的若干均匀布置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末端设有开口,所述外腔将所述内腔包裹在内,所述内腔末端设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外腔末端开口的边缘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接口与所述外腔之间的连接段将所述入药接口与所述内腔的连接段固定在内,所述入药接口被设有瓣膜结构的软体封闭,所述排液接口末端设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边缘连接有可密封管口的密封塞,所述折叠管的壁面为可轴向折叠的结构。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华董应军常家烁满建春李永杨晨王燕赵正永鲁绍军苏仁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