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83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所述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包括骨架、肋架、避雷组件、连接索和限位组件,所述骨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多根所述肋架,每一所述肋架均在其远离所述骨架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索连接一个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避雷组件设于所述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古建筑防雷装置的使用场景受限、不美观的缺陷。美观的缺陷。美观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雷击是古建筑保护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防雷装置大都是通过在建筑的屋顶打孔,并在孔中安装支架来实现固定,这必然会导致古建筑的损伤。为此目前也有采用夹持的方式,来将防雷装置固定于古建筑屋顶的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2222383081.0的中国技术中所公开的方案。但这类方案仅适用于存在方正顶部的古建筑,对于卷棚式屋顶,其正脊位置为一道弧线,无法进行夹持。并且夹持机构存在体积大、结构突兀的缺陷,影响古建筑的视觉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古建筑防雷装置的使用场景受限、不美观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
[0004]一种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包括骨架、肋架、避雷组件、连接索和限位组件,所述骨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多根所述肋架,每一所述肋架均在其远离所述骨架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索连接一个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避雷组件设于所述骨架。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包括底板、支座、主轴、限位环和连接环,所述底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其一面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座,所述主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底板保持有间隔,在所述主轴的外壁沿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有多个所述限位环,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且位于相邻所述限位环之间的位置,活动的套有所述连接环。所述避雷组件设于所述底板。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肋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环,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索。所述肋架为弯折成适应古建筑屋顶形状的长杆状结构。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为配重装置。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缓冲垫和锁扣,所述缓冲垫套于所述连接索的中部,所述锁扣设于所述连接索远离所述肋架的末端。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采用了骨架和肋架的结构,使整体呈鱼骨状的结构铺设于古建筑屋顶的表面,无需打孔固定,同时也可以适应大部分的古建筑屋顶结构。并且整体是贴合的铺设于古建筑屋顶上,可以较好的与屋顶融为一体,视觉观感上不突兀,也易于设置遮盖物对其进行隐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例1中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3是实施例2中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1
[0015]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施例中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左端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16]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1包括骨架2、肋架3、避雷组件4、连接索5和限位组件6。骨架2包括底板21、支座22、主轴23、限位环24和连接环25。为避免画面杂乱,便于清楚的展示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1的结构,在附图中仅绘制了两个连接环25。
[0017]底板21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为适应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处,即正脊位置的形状,可将其采用底面凹陷的槽状结构,或弧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槽状结构,可套在古建筑屋顶的正脊上。
[0018]在底板21顶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支座22,主轴2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支座22内。主轴23与底板21平行,并与之保持了5cm的间隔。沿主轴23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置17个限位环24,在相邻的限位环24之间,形成16个空档,每个空档上套有一个连接环25。限位环24与主轴23固定,连接环25可转动。
[0019]避雷组件4包括底架41和避雷针42,底架41为架设于底板21的中心位置上的“兀”形支架,与主轴23和肋架3等机构错开,形成一个架高的平台,用于设置竖直朝上的避雷针42。
[0020]每一连接环25上固定连接一个肋架3。肋架3为长直圆杆,并弯折为适应古建筑屋顶结构的形状。相间的肋架3分别朝向骨架2的两侧,使整体呈鱼骨状的结构,铺设于古建筑屋顶。
[0021]每一肋架3的末端分别通过连接索5连接一个限位组件6。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6采用半圆柱形的配重装置。利用配重装置的重量,从两侧将骨架2向下拉紧,固定于古建筑屋顶上。半圆柱形的配重装置可以较稳定的卡入古建筑屋顶的瓦片之间,避免侧向的滑动。
[0022]使用时,将避雷针42按常规方案接地即可。
[0023]实施例2
[0024]请参阅图3,是本实施例中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板21采用底面凹陷的弧形结构,可贴合的铺设于卷棚式屋顶的正脊位置处。限位组件6包括缓冲垫61和锁扣62。其中缓冲垫61套于连接索5的中部,并可沿连接索5上下滑动。锁扣62设于连接索5远离肋架3的末端。
[0025]使用时,将连接索5越过古建筑屋顶的边缘,利用锁扣62锁紧固定于古建筑屋顶的底部,从而将骨架2向下拉紧,固定于古建筑屋顶上。另外,将缓冲垫61移动到古建筑屋顶的
边缘处,即连接索5的拐角处进行缓冲,避免连接索5损伤古建筑。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肋架、避雷组件、连接索和限位组件,所述骨架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多根所述肋架,每一所述肋架均在其远离所述骨架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索连接一个所述限位组件,所述避雷组件设于所述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保护用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底板、支座、主轴、限位环和连接环,所述底板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其一面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座,所述主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底板保持有间隔,在所述主轴的外壁沿长度方向等间距的设有多个所述限位环,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且位于相邻所述限位环之间的位置,活动的套有所述连接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友良曾佳俊肖森磊李玉清杨铁梁鲜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中天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