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搅拌试验桩、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异形搅拌桩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异形搅拌试验桩、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东部沿海及内陆江河、湖泊等水系发达的区域,遍布的深厚软土地层具有强度低,沉降变形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市政等基础建设中,如何有效对深厚软土地基(简称软基)进行处理和加固是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国内从1978年起引入搅拌桩法以来,进行了大量的施工实践。搅拌桩法也随之在软基处理中得到了逐步发展,时至今日搅拌桩也不仅仅局限于等直径桩,而是演变出了更为复杂的T形桩、十字桩、倒T形桩等局部扩径的异形桩。
[0003]为了对软基的处理提供参考或帮助,国内部分科研院校也已开展了大量的搅拌桩室内模型试验。现有的异型搅拌桩(特别是十字形或者倒T型桩)室内试验一般是基于等直径桩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而言,先将等直径桩置于模型箱内并分层填土压实;接着将等直径桩从试验土体中拔出,以在土体形成初级坑;紧接着,根据试验需求通过工具对初级坑进行局部扩径和清孔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异形搅拌试验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内部中空,中空的内部轴向间隔设有多个隔板,将桩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层独立的腔室;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固设于桩体外周,并将桩体外周对应每层腔室的区域分别密封包围,形成多层可控的扩张空间,桩体的周壁还成型有将相应层的腔室和扩张空间连通的过孔;第一高压流体输送管,所述第一高压流体输送管的出口端与腔室通连,入口端用于通连外部的高压流体源;多个扰动件,所述扰动件设于弹性膜外侧,可在桩体的径向方向上伸张并挤入试验土体,当桩体在外部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时,所述扰动件可随桩体转动并搅拌周围土体;以及注浆管,所述注浆管一端延伸至桩体和/或弹性膜外,另一端可连接外部的注浆装置,用于对试验土体进行注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搅拌试验桩,其特征在于:桩体包括垂向相叠并固连的多个顶部敞开的筒体,垂向相邻的两个筒体之间固连,筒体的底板形成所述隔板,并将垂向相邻的两个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以形成多层所述腔室,弹性膜分别将每个筒体的外周密封包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搅拌试验桩,其特征在于:筒体的顶端设置径向向内延伸的翼板,并通过螺栓或者卡扣结构将相邻的两筒体的翼板与底板固连,又或者焊接固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搅拌试验桩,其特征在于:弹性膜整体为轮胎状的环形结构,弹性膜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径向向内延伸分别压紧固定于翼和底板之间,将筒体的外周密封包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搅拌试验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件整体呈波纹筒状,各节之间以折痕相连,扰动件前端封闭,后端开放并与弹性膜相连,且连接处密封,另有第二高压流体输送管的出口端向下延伸至对应层的腔室内,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清,吕少宏,胡松,马建军,唐荣,姜效光,夏斌,黄林冲,梁禹,杨宏伟,黄信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