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及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65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包括:主座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前座体和后座体,前座体内设置有第一吸气通道,外壁上凸设有泄压管;后座体内设置有第二吸气通道,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单向阀,由前座体和后座体一起夹紧;安全阀,安装在前座体上,用于切换第一吸气通道与泄压管之间的通断;氧电池,安装在第一开口处;吸气压力采样座,安装在第二开口处;流量传感器密封圈,安装在后座体的后端开口处。本吸气通道集成模块有效方便了拆装,便于清洗消毒,集成度高,能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呼吸机,包括主机体,主机体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吸气通道集成模块,泄压管的出口位于主机体外。泄压管的出口位于主机体外。泄压管的出口位于主机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及呼吸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吸气通道模块及呼吸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机是一种能代理、控制或改变人的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设备。吸气通道模块是呼吸机中的重要组件,其后端与吸气流量控制系统相连,前端则作为呼吸机的气体输出口而与呼吸设备如呼吸管路、加湿器、细菌过滤器等连接,病人再通过呼吸设备进行吸气。
[0003]现有的吸气通道模块功能较为单一,在使用中需要在呼吸机上另外安装所需的其他功能模块,导致呼吸机的装配较为复杂,而且吸气通道本身也较难拆装,较难对内部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此外,呼吸机中,吸气功能模块上通常会加入压力保护功能,在供气压力过大使会通过泄压口排出气体以进行压力释放,避免伤害到病人,现有吸气功能模块其泄压口设置在呼吸机内部,压力释放排出的气体会对设备内部件造成污染,容易滋生细菌,导致不同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集成度高、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座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前座体(11)和后座体(12),所述前座体(11)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吸气通道(111),前座体(11)的外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1)连通的泄压管(112);所述后座体(12)内设置有前后贯通并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1)连通第二吸气通道(121),后座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均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121)连通的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123);单向阀,由所述前座体(11)和后座体(12)一起夹紧而安装在所述主座体内,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止气体自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1)流向所述第二吸气通道(121);安全阀(30),安装在所述前座体(11)上,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1)与所述泄压管(112)之间的通断;氧电池(40),安装在所述后座体(12)的所述第一开口(122)处;吸气压力采样座(50),安装在所述后座体(12)的所述第二开口(123)处;流量传感器密封圈(60),安装在所述后座体(12)的后端开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111)连通的第三开口(113),前座体(11)的外壁上凸设有环绕在所述第三开口(113)外的连接管(114),所述泄压管(11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114)的侧壁上且其内腔与所述连接管(114)内腔连通,所述安全阀(30)安装在所述连接管(114)上并用于切换所述第三开口(113)的启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气通道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14)的内侧壁凸设有抵接台(115),所述安全阀(30)包括电磁驱动器和膜片(34),所述电磁驱动器安装在所述连接管(114)上,所述电磁驱动器与所述抵接台(115)一起夹紧所述膜片(34)的边缘而将所述膜片(34)固定在所述连接管(114)内;所述电磁驱动器的驱动杆(33)与所述膜片(34)的中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膜片(34)的中部移动以使膜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瑞柳袁宋来尹鹏张飞宇邹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