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襱桀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331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涉及线缆加工设备领域。该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包括提供一个第一断层扫描,该第一断层扫描为一个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并据而建立一个治疗规划,再以一个特定的表面临界值产生骨等值面三角网格,合成一个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该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包含三个参考点;取得一个第二断层扫描。通过路径走向机构与擦除机构的使用,使得先前的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由第一断层扫描转移叠合至新拍摄的第二断层扫描中,则无须于第二断层扫描中重新进行植牙规划,从而极大的避免了误差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等值面叠合方法
,具体为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植牙程序主要包括数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严谨进行谨慎处理,整体植牙疗程约需半年至一年时间不等,视患者病情而定。
[0003]植牙疗程必需在术前先建立患者的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而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须配合断层扫描,以便进行术前评估及植牙规划,而由于患者的口腔因病变、阶段性治疗等因素,牙齿的咬合、口腔内的状态是会因而改变的,因此前述之断层扫描具有时效性,一般长则六个月,短则一、二个月则必需重新拍摄,故先前的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必需转移叠合至新拍摄之断层扫描中,才能接续治疗疗程,但必须尽量避免误差。
[0004]而上述“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必需转移叠合至新拍摄之断层扫描”并没有简便快速的作法,使用技术是在新拍摄的断层扫描中,再重头建立患者的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重头进行植牙规划,但误差将会变大且难以掌控,另外,在患者做完人工植牙后,有时会有需要验证手术是否符合先前的植牙规划,此时先前的“植牙规划难以转移叠合至术后新拍摄之断层扫描”,验证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包括,提供一第一断层扫描,依据该第一断层扫描建立一治疗规划,并将第一断层扫描以一特定之表面临界值(SurfaceThreshold)产生骨等值面(BoneIsosurface)三角网格模型,并合并治疗计划与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据以生成一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该第一断层扫描为一患者配合一断层扫描定位板拍摄之计算机断层扫描,该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包含至少三个参考点;取得一第二断层扫描,依据该第二断层扫描以相同于第一断层扫描用以产生骨等值面之表面临界值(SurfaceThreshold)建立一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BoneIsosurface)三角网格模型,该第二断层扫描系该患者配合该断层扫描定位板拍摄之计算机断层扫描,且拍摄日期晚于该第一断层扫描,该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具有与该些参考点对应之数个定位点;将各该定位点分别对正对应之各该参考点,进行该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与该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之叠合定位转移。
[0009]优选的,各该参考点位于该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之一骨等值面区域之表面,且
各该定位点位于该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之一骨头区域之表面。
[0010]优选的,该骨头区域为上下颚之皮质骨区域。
[0011]优选的,该些参考点与该些定位点系位于该骨头区域一骨等值面之三角网格之顶点。
[0012]优选的,该第一断层扫描与该第二断层扫描系以同一台断层扫描机器搜集该患者之信息而获得。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提供一个第一断层扫描,该第一断层扫描为一个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并据而建立一个治疗规划,再以一个特定的表面临界值产生骨等值面三角网格,合成一个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该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包含三个参考点;取得一个第二断层扫描,以相同特定表面临界值建立一个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第二断层扫描拍摄日期晚于第一断层扫描,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具有与参考点对应的三个定位点;将各该定位点分别对正对应的各参考点,进行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与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的叠合定位转移,由此方法将先前的治疗规划口腔数位模型由第一断层扫描转移叠合至新拍摄的第二断层扫描中,则无须于第二断层扫描中重新进行植牙规划,从而极大的避免了误差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与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未叠合之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与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叠合后之立体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表面显示于该影像应用软件之一界面之三角网格。
[0020]其中,10、第一断层扫描;11、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111、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12、参考点;121、第一参考点;122、第二参考点;123、第三参考点;20、第二断层扫描;21、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211、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22、定位点;221、第一定位点;222、第二定位点;223、第三定位点;T、三角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包括步骤S10至S12;
[0024]步骤S10,提供一个第一断层扫描10,依据该第一断层扫描10建立一个治疗规划(例如一个人工植牙规划,其包含3D模拟植体与假牙结构的相对位置),根据该治疗规划生成一个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11,该第一断层扫描10为一个患者配合一个断层扫描定位板,一起拍摄而获得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断层扫描数据可利用特定表面临界值(surfacethreshold)呈现骨影像,并利用一个影像应用软件生成骨等值面(BoneIsosurface)。
[0025]第一断层扫描10以特定表面临界值产生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后,取得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111,该治疗规划合并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111后,生成一个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11后,包含至少三个参考点12,例如第一参考点121、第二参考点122及第三参考点123。
[0026]较佳者,所述参考点12位于该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111的表面,因骨头在某些特定解剖标记构造,其解剖外观相对于肌肉、牙齿等组织于数月以上的整体植牙疗程中,较不易变化而可供作为定位的基准。
[0027]较佳者,该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区域111为上下颚骨之皮质骨下颚骨区域。
[0028]步骤S11,取得一个第二断层扫描20,依据该第二断层扫描20以相同于第一断层扫描10用以产生一个第一断层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数位模型于断层扫描数据间转移的骨等值面叠合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提供一个第一断层扫描(10),依据该第一断层扫描(10)建立一个治疗规划,并将该第一断层扫描(10)以特定表面临界值产生一个第一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并合并该治疗规划与该第一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进而生成一个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11),所述第一断层扫描(10)为一个患者配合一个断层扫描定位板拍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所述治疗规划三角网格模型(11)包含至少三个参考点(12);S11、取得一个第二断层扫描(20),依据该第二断层扫描(20)以相同于该第一断层扫描(10)用以产生该第一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的特定表面临界值,建立一个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21),该第二断层扫描(20)是该患者配合该断层扫描定位板拍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且拍摄日期晚于该第一断层扫描(10),所述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网格模型(21)具有与这些参考点(12)对应的数个定位点(22);S12、以及将各定位点(22)分别对正对应的各参考点(12),进行该第二断层扫描骨等值面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襱桀
申请(专利权)人:李襱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