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水环境
,具体涉及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即为砾石滤床技术,是一种快速处理污水的方式,是十九世纪英国伦敦的污水处理工程师W.J.Dibden首先设计的自然处理方法,其实质是对天然河床中生长在砾石表面生物膜的一种人工强化。
[0003]砾间接触氧化法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接触沉淀、吸附、生物降解等多重作用。该方法砾石间形成连续的水流通道,当污水通过时,水中的悬浮固体因沉淀、物理拦截、水动力等原因运动至砾石表面而接触沉淀。同时,生长在砾石表面上的微生物或藻类,会氧化分解其所吸附的污染物,砾间接触氧化净化系统通过引导目标水体流经填充填料的处理槽,使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接触反应,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0004]目前,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在自然河道上应用较少,且适用流速较小,水流状态为推流式,这种方式可能会出现砾石上下层阻力不均导致上部流速快,下部流速慢,下层砾石利用率不高的弊端,在自然河道上处理效果不佳,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河道一侧的进水渠(2),所述进水渠(2)上游河道内布置有横跨河道的跌水(1),进水渠(2)下游河道内布置有横跨河道的液压坝(10),液压坝(10)在枯水期立坝蓄水,汛期塌坝行洪;所述进水渠(2)向下倾斜设置,且进水渠(2)的出口连接有集水槽(6),集水槽(6)的下游边墙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溢流口(7),集水槽(6)的下游设置有滤床(8),滤床(8)中填充有填料,滤床(8)的外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挡墙(9),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9)的顶部与集水槽(6)的下游边墙连接,钢筋混凝土挡墙(9)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处连接有出水渠(11),所述出水渠(11)的另一端与河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2)进口依次布置有挡沙坎(3)、拦污栅(4)和平板闸门(5),所述挡沙坎(3)布置在进水渠(2)与河道连接的入口处;所述拦污栅(4),设置于挡沙坎(3)的下游,用于拦挡河道内漂浮物,拦污栅(4)的两侧与进水渠(2)的边墙相连接;所述平板闸门(5),布置于拦污栅(4)的下游,用以控制进水流量,平板闸门(5)和进水渠(2)的底板及边墙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沙坎(3)的顶部高出河道0.5~1.0m,挡沙坎(3)的两侧和所述进水渠(2)的边墙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栅(4)由若干竖向格栅组成,若干竖向格栅顺着河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晶,张云,刘园,薛文宇,何利涛,牛天祥,杨建武,陈兴,翟敏婷,丁卓,谢维科,李超,王倩,孙小沛,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