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12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降压电路用于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可调并联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流传感器对母线的电流进行取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利用电流信号处理模块中驱动模块控制降压电路,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来实现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相比传统通过调节H桥的占空比实现的方式,有波形理想、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晕机控制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晕机控制电路是是一种硅橡胶、塑胶和其他材料的表面前处理的设备。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电晕机控制电路电控部分根据功率的大小分单相220V/50Kz供电和三相380V/50Kz供电两种,功率1KW

60KW,输出频率15KHz

25Kz,输出电压要求0

15KV连续可调。现有的电晕机控制电路中,通过调节H桥的占空比来实现功率调节,传统是利用固定频率或者手动调节频率,来调节输出功率,并配合串联谐振电路,调节电路的谐振状态。
[0003]然而现有电晕机控制电路的功率与频率调节中,通过调节H桥的占空比来实现功率调节的方式,存在效率过低以及波形不理性的缺点;传统的频率调节方式无法根据电路中的实时电流与电压的情况来实现对电路频率进行无级调整,容易造成电路电流或电压过大或过低,导致电路谐振状态不理想,影响电路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以实现电路自动频率跟踪调节。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
[0006]所述降压电路用于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
[0007]所述可调并联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输出端;
[0008]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并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
[0009]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以及驱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传出的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反馈给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频率。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还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功率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有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管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流传感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第一功率管的导通与闭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并联谐振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
管、第一二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下极板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以及所述第三功率管的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以及所述第三功率管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以及所述第三功率管的栅极均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下极板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功率管以及所述第三功率管的栅极电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功率管以及所述第三功率管的导通与闭合来调节电路谐振状态。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流控制器以及电流接触器,所述电流控制器与所述电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电流接触器的另一端连接有输出电路。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第一辅助电路以及第二辅助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电路与所述第一功率管串联,所述第二辅助电路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并联。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电流传感器对母线的电流进行取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利用电流信号处理模块中驱动模块控制降压电路,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来实现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相比传统通过调节H桥的占空比实现的方式,有波形理想、效率高的优点;
[0019]2、通过并联谐振电路代替传统的串联谐振电路,利用电压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并联谐振电路的电压信号传输至信号处理模块,实时监控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状态是否处于最佳谐振状态,并根据电路负载调节电路频率,实现自动调整频率跟踪,有利于电路运行与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电晕机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晕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电晕机控制电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电压信号处理模块B004以及信号接收模块B005。
[0025]所述降压电路用于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LEM1,所述电流传感器LEM1用于采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所述降压电路还包括第一功率管Q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第二引脚连接有第二电容C22,所述第二电容C22的上极板连接有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与所述电流传感器LEM1连接;所述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控制第一功率管Q1的导通与闭合。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与第一功率管Q1连接以及电流传感器LEM1连接,实现对母线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到母线电流过小时,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输出高电平,第一功率管Q1导通,第一电感L1被充磁,流经第一电感L1的电流线性增加,当检测到母线电流过大时,电流信号处理模块B001输出低电平,第一功率管Q1断开,流经第一电感L1的电流线性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晕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电路、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所述降压电路用于调节母线直流电压,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传输至电流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可调并联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输出端;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并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信号接收单元以及驱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电压信号处理模块传出的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反馈给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可调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出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还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功率管的第二引脚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上极板连接有电阻,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管的第一引脚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流传感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第一功率管的导通与闭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晕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昝鹏刘庆红张金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鹏普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