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30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根据中子孔隙度解释模型、密度孔隙度解释模型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获取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利用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和区域系数得到储层物性因子;建立储层物性因子与压汞实验特征参数的实验关系式;获取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中子、密度和声波数据,得到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储层物性因子;将储层物性因子带入上述的实验关系式中,得到孔隙结构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三孔隙度构建储层物性因子,将物性因子与孔隙结构评价参数间建立关系,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为有效储层识别和产能预测提供基础评价参数。数。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
,具体属于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层孔隙结构的确定方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通过岩心实验,或毛管压力法测量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定性或定量研究孔隙结构;或铸体薄片法直接观察岩石的面孔率、喉道、孔隙等孔隙结构参数;或扫描电镜法直观孔隙类型、喉道类型、测定孔喉半径等参数;或CT扫描法获得孔隙结构、充填物分布,颗粒表面结构等。另一个方向是用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或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基于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或用核磁共振测井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0003]室内实验方法的优势是获取参数多,但受岩心数量限制,价格高或受人为因素较大,无法获得连续的参数。测井资料电阻率获得的孔隙结构参数连续,但所计算的孔隙结构参数较少;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T2分布与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对比分析可以获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缺点是核磁共振测井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的方法,实现了在没有岩心实验和核磁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常规中子、密度、声波测井资料,在构建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三孔隙度构建储层物性因子,将物性因子与孔隙结构评价参数间建立关系,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为有效储层识别和产能预测提供基础评价参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S1根据中子孔隙度解释模型、密度孔隙度解释模型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获取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利用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和区域系数得到储层物性因子;
[0007]S2建立储层物性因子与压汞实验特征参数的实验关系式;
[0008]S3获取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中子、密度和声波数据,得到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储层物性因子;
[0009]S4将储层物性因子带入步骤S2的实验关系式中,得到孔隙结构参数,所述孔隙结构参数用于对井的孔隙结构进行评估。
[0010]进一步的,步骤S1中,对井进行分层,获取井中每层的中子、密度、声波和孔隙度数据,分别建立中子、密度和声波值与孔隙度的回归曲线,即为中子孔隙度解释模型、密度孔隙度解释模型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选取研究区同时具有中子、密度和声波三种孔隙度测井资料
和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的井,按地质分层分别建立中子、密度和声波与孔隙度的回归曲线,即为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
[0012]进一步的,步骤S1中,储层物性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3][0014]其中,a、b为区域系数;φ
AC
、φ
DEN
、φ
CNL
分别为声波、密度、中子孔隙度。
[0015]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区域系数由物性实验获得,区域系数由选取的井的所在地区确定。
[0016]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压汞实验特征参数包括压汞实验压力参数、孔喉大小参数和孔喉分选性参数。
[0017]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压汞实验压力参数包括中值压力和排驱压力;所述孔喉大小参数包括中值孔喉半径和平均孔喉半径;所述孔喉分选性参数包括分选系数和均值。
[0018]进一步的,步骤S2中,中值孔喉半径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19]中值孔喉半径=0.0086*e
0.4526porgeo
R2=0.7195(5)
[0020]平均孔喉半径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21]平均孔喉半径=0.0006*e
0.5673porgeo
R2=0.8390(6)
[0022]其中,porgeo为储层物性因子。
[0023]进一步的,步骤S2中,中值压力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24]中值压力=

20.77ln(porgeo)+56.234R2=0.6183(7)
[0025]排驱压力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26]排驱压力=0.6463*(0.1*porgeo)

6.259
R2=0.7968(8)
[0027]其中,porgeo为储层物性因子。
[0028]进一步的,步骤S2中,分选系数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29]分选系数=5E

08*porgeo
6.419
R2=0.8056(9)
[0030]均值与储层物性因子的关系式为:
[0031]均值=1E

07*porgeo
5.9746
R2=0.7645(10)
[0032]其中,porgeo为储层物性因子。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的方法,实现了在没有岩心实验和核磁共振测井的基础上,利用具中子、密度和声波三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在构建的区域孔隙度模型的基础上,获取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估算值,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确定储层孔隙结构特性,为大量仅有常规测井资料的地区提供了评价孔隙结构的有效手段;同时本专利技术较常规电阻率估算孔隙结构(孔喉半径、迂曲度)方法提供更多的孔隙结构参数(中值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压汞分选系数、压汞均值等),为储层的储渗能力、流体分布、油气产层的产能预测、油水在油层中的运动、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的大小等评价提供更多的基础参数,给后续勘探开发做有效指导,尤其是对产能预测的评估,极大节约了试油和试采成本。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一种测井常规三孔隙度曲线评价砂岩孔隙结构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0036]图2为常规三孔隙计算物性因子孔隙结构参数与核磁计算孔隙结构参数对比图;
[0037]图3为声波孔隙度模型;
[0038]图4为中值孔隙度模型;
[0039]图5为密度孔隙度模型;
[0040]图6为物性因子与岩心对比图;
[0041]图7为物性因子与压汞孔喉半径对比图;
[0042]图8为物性因子与压汞压力对比图;
[0043]图9为中值孔喉半径与物性因子图;
[0044]图10为平均孔喉半径与物性因子图;
[0045]图11为中值压力与物性因子图;
[0046]图12为排驱压力与物性因子图;
[0047]图13为压汞分选系数与物性因子图;
[0048]图14压汞均值与物性因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根据中子孔隙度解释模型、密度孔隙度解释模型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获取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利用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声波孔隙度和区域系数得到储层物性因子;S2建立储层物性因子与压汞实验特征参数的实验关系式;S3获取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中子、密度和声波数据,得到待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井的储层物性因子;S4将储层物性因子带入步骤S2的实验关系式中,得到孔隙结构参数,所述孔隙结构参数用于对井的孔隙结构进行评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井进行分层,获取井中每层的中子、密度、声波和孔隙度数据,分别建立中子、密度和声波值与孔隙度的回归曲线,即为中子孔隙度解释模型、密度孔隙度解释模型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选取研究区同时具有中子、密度和声波三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和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的井,按地质分层分别建立中子、密度和声波与孔隙度的回归曲线,即为中子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和声波孔隙度解释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储层物性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a、b为区域系数;φ
AC
、φ
DEN
、φ
CNL
分别为声波、密度、中子孔隙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4中所述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区域系数由物性实验获得,区域系数由选取的井的所在地区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三孔隙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压汞实验特征参数包括压汞实验压力参数、孔喉大小参数和孔喉分选性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成志刚张德梅段朝伟牟瑜陈菲王谦周妍郭笑锴李圣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