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83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电机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包括散热机壳、开孔前盖、开孔后盖及中心轴;中心轴上靠近散热机壳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直排风叶,中心轴上靠近散热机壳后端的位置套接有吸气风叶,吸气风叶与直排风叶间隙配合构成对流散热腔,对流散热腔中部设有凸筋,凸筋与中心轴间隙配合构成转子腔,散热机壳上相对凸筋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机内部的转子上加两个散热风扇,在原有一个风叶(局部散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风扇,形成空气对流从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使得直排风叶与吸气风叶旋转时把电机外部空气往电机内部吸从而形成了空气对流达到降温效果。降温效果。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作为工业产品由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核心部件,在由电能转换机械能的同时会产生多余的能量(热能)Q=I2平方Rt,由公式得时间电阻电流乘正比,当一个产品需要长时间运行时电机温度就需要考虑。现在电机市场上面解决温升问题(材料恒定)的有三种冷却方式,自然冷却(电机转子旋转产生的),风冷(电机内部或者外部加装散热风叶),液态冷却(冷却液水冷油冷等等)。常规产品电机内部加装一个散热风叶,只能产生局部的散热功能,导致电机散热效率不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包括散热机壳、开孔前盖、开孔后盖及中心轴;所述开孔前盖盖设于散热机壳前端,所述开孔后盖盖设于散热机壳后端,所述中心轴轴向贯穿散热机壳及开孔前盖内部,所述中心轴上靠近散热机壳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直排风叶,所述中心轴上靠近散热机壳后端的位置套接有吸气风叶,所述吸气风叶与直排风叶间隙配合构成对流散热腔,所述对流散热腔中部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与中心轴间隙配合构成转子腔,所述散热机壳上相对凸筋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07]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由套接直排风叶及转子的主轴体及套接吸气风叶的调节轴组成,所述调节轴与主轴体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调节轴与主轴体内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槽A与螺纹槽B,所述螺纹槽A内轴向贯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纹槽A及螺纹槽B螺纹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吸气风叶包括内部中空的叶轮座,所述主轴体后端穿过叶轮座前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连接固定,所述调节轴前端穿过叶轮座后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叶轮座内部设有锥齿盘,所述锥齿盘套接于调节轴上,所述叶轮座外壁呈环形等间距转动连接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内端套接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与锥齿盘啮合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凸筋为环形曲线筋,所述凸筋前端曲面与直排风叶构成直排风腔,所述凸筋后端曲面与吸气风叶构成进气风腔,所述直排风腔与进气风腔均于凸筋象限点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0]优选地,所述凸筋为夹面三角筋,所述凸筋前端夹面与直排风叶构成直排风腔,所述凸筋后端夹面与吸气风叶构成进气风腔,所述直排风腔与进气风腔均于凸筋尖部两侧开
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1]3.有益效果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专利技术在电机内部的转子上加两个散热风扇,在原有一个风叶(局部散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风扇,形成空气对流从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使得直排风叶与吸气风叶旋转时把电机外部空气往电机内部吸从而形成了空气对流达到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中心轴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吸气风叶接连接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凸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说明:1、散热机壳;2、开孔前盖;3、开孔后盖;4、中心轴;5、直排风叶;6、吸气风叶;601、叶轮座;602、锥齿盘;603、叶片;604、锥齿轮;7、凸筋;8、散热孔;9、主轴体;10、调节轴;1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3]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包括散热机壳1、开孔前盖2、开孔后盖3及中心轴4;开孔前盖2盖设于散热机壳1前端,开孔后盖3盖设于散热机壳1后端,中心轴4轴向贯穿散热机壳1及开孔前盖2内部,中心轴4上靠近散热机壳1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直排风叶5,中心轴4上靠近散热机壳1后端的位置套接有吸气风叶6,吸气风叶6与直排风叶5间隙配合构成对流散热腔,对流散热腔中部设有凸筋7,凸筋7与中心轴4间隙配合构成转子腔,散热机壳1上相对凸筋7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8。本专利技术在电机内部的转子上加两个散热风扇,在原有一个风叶(局部散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风扇,形成空气对流从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使得直排风叶5与吸气风叶6旋转时把电机外部空气往电机内部吸从而形成了空气对流达到降温效果。
[0024]具体的,中心轴4由套接直排风叶5及转子的主轴体9及套接吸气风叶6的调节轴10组成,调节轴10与主轴体9转动连接,并在调节轴10与主轴体9内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槽A与螺纹槽B,螺纹槽A内轴向贯穿设有螺杆11,螺杆11与螺纹槽A及螺纹槽B螺纹配合。
[0025]进一步的,吸气风叶6包括内部中空的叶轮座601,主轴体9后端穿过叶轮座601前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连接固定,调节轴10前端穿过叶轮座601后壁延伸至内部并与其转动
连接,叶轮座601内部设有锥齿盘602,锥齿盘602套接于调节轴10上,叶轮座601外壁呈环形等间距转动连接有多个叶片603,叶片603内端套接有锥齿轮604,锥齿轮604与锥齿盘602啮合连接。
[0026]再进一步的,凸筋7为环形曲线筋,凸筋7前端曲面与直排风叶5构成直排风腔,凸筋7后端曲面与吸气风叶6构成进气风腔,直排风腔与进气风腔均于凸筋7象限点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8。
[0027]更进一步的,凸筋7为夹面三角筋,凸筋7前端夹面与直排风叶5构成直排风腔,凸筋7后端夹面与吸气风叶6构成进气风腔,直排风腔与进气风腔均于凸筋7尖部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8。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机壳(1)、开孔前盖(2)、开孔后盖(3)及中心轴(4);所述开孔前盖(2)盖设于散热机壳(1)前端,所述开孔后盖(3)盖设于散热机壳(1)后端,所述中心轴(4)轴向贯穿散热机壳(1)及开孔前盖(2)内部,所述中心轴(4)上靠近散热机壳(1)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直排风叶(5),所述中心轴(4)上靠近散热机壳(1)后端的位置套接有吸气风叶(6),所述吸气风叶(6)与直排风叶(5)间隙配合构成对流散热腔,所述对流散热腔中部设有凸筋(7),所述凸筋(7)与中心轴(4)间隙配合构成转子腔,所述散热机壳(1)上相对凸筋(7)的位置开设有多个散热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型散热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4)由套接直排风叶(5)及转子的主轴体(9)及套接吸气风叶(6)的调节轴(10)组成,所述调节轴(10)与主轴体(9)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调节轴(10)与主轴体(9)内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螺纹槽A与螺纹槽B,所述螺纹槽A内轴向贯穿设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与螺纹槽A及螺纹槽B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空气对向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朔明潘国栋祖卫邓一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众能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