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72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及工艺,其工艺包括步骤a和b,步骤a分离获得以链烷烃为主的轻质馏分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中低温煤焦油,是长焰煤经中低温干馏生产半焦(兰炭)或经改质加工过程中得副产物,其有机组分中富含芳烃、链烷烃、链烯烃和含杂原子有机物,且随着区域煤化工产业的布局和升级发展,中低温煤焦油的年产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简而言之,中低温煤焦油的有机组分是化工生产中各类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和高值终端产品的重要来源宝藏。然而,现有的中低温煤焦油后续深加工主要以蒸馏、催化加氢、碳化等为主,所获产品主要为轻质馏分(汽、柴油)、重质馏分(燃料、铺路沥青等)和碳材料(针状焦、石墨电极等),整体附加值不高。为进一步加快区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能源产业革命示范区的建设,急需根据中低温煤焦油的分子组成与组分性质差异对其定向精细化升值利用。
[0003]中低温煤焦油因固有熄焦生产工艺,导致不同大小颗粒的碳与无机物赋存于其体系中,严重影响后续芳烃等精细化学品的产品质量,而现有分离过程中要脱除微小颗粒十分困难,且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原料罐I(12)、一级萃取釜(5)、烷烃储罐(10)、冷凝器I(15)、烷烃缓冲罐(17)、二级萃取釜(6)、原料罐II(13)、原料罐III(14)、冷凝器II(16)、级配溶剂储罐(11)和析相分离罐(18);原料罐I(12)的出口与一级萃取釜(5)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一级萃取釜(5)的第一出口与二级萃取釜(6)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一级萃取釜(5)的出口与冷凝器I(15)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冷凝器I(15)的出口与烷烃缓冲罐(17)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烷烃缓冲罐(17)的出口与烷烃储罐(10)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烷烃储罐(10)的出口与一级萃取釜(5)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原料罐II(13)、原料罐III(14)的出口均与二级萃取釜(6)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二级萃取釜(6)的出口与冷凝器II(16)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冷凝器II(16)的出口与析相分离罐(18)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析相分离罐(18)的出口与级配溶剂储罐(11)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级配溶剂储罐(11)的出口与二级萃取釜(6)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级萃取釜(5)底部设有出料阀I(26),一级萃取釜(5)的外壁设有电辅热装置和超声辐射装置,电辅热装置、超声辐射装置分别与磁热控制器I(3)相连接,一级萃取釜(5)顶部设置有电动机I(42)、压力表I(22)和放空阀III(34),一级萃取釜(5)的中部设有搅拌器I(23),搅拌器I(23)与电动机I(4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技术特征:1)一级萃取釜(5)通过管道与进料装置连接,一级萃取釜(5)与进料装置的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料液阀I(36);2)一级萃取釜(5)通过管道与气体压缩泵(1)连接,一级萃取釜(5)与气体压缩泵(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气体截至阀I(39)和压缩气体三通阀(37);3)原料罐I(12)与一级萃取釜(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给料泵I(1)、原料阀I(28)和三通阀III(38);4)一级萃取釜(5)与冷凝器I(15)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气体阀I(32);5)冷凝器I(15)与烷烃缓冲罐(1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I(21);6)烷烃缓冲罐(17)与烷烃储罐(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8);7)烷烃储罐(10)底部与三通阀III(38)连接,烷烃储罐(10)的顶部设有放空阀I(19),烷烃储罐(10)的侧壁上设有轻质馏分油

II采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其特征在于,二级萃取釜(6)底部设有出料阀II(27),二级萃取釜(6)的外壁设有电辅热装置和超声辐射装置,电辅热装置、超声辐射装置分别与磁热控制器II(4)相连接,二级萃取釜(6)的顶部设置有电动机II(43)、压力表II(25)和放空阀IV(35),二级萃取釜(6)的中部设有搅拌器II(24),搅拌器II(24)与电动机II(4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低温煤焦油中间相富集芳烃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任一项或者多项技术特征:1)二级萃取釜(6)与一级萃取釜(5)的管道上设置有出料阀I(26);2)二级萃取釜(6)通过管道与压缩气体三通阀(37)连接,二级萃取釜(6)与压缩气体三
通阀(37)的管道上设置有气体截至阀II(45);3)二级萃取釜(6)与冷凝器II(1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气体阀II(33);4)冷凝器II(16)与析相分离罐(18)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III(44);5)析相分离罐(18)与级配溶剂储罐(1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II(29)和循环泵II(9);6)级配溶剂储罐(11)与二级萃取釜(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三通阀II(31);7)级配溶剂储罐(11)的顶部设有放空阀II(20),级配溶剂储罐(11)的进口与循环泵II(9)连接,级配溶剂储罐(11)的出口与三通阀II(31)连接;8)原料罐II(13)与三通阀II(31)通过管道相连,原料罐II(13)与三通阀II(31)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给料泵II(7),原料罐II(13)与给料泵II(7)之间管道上设置有原料阀II(40);9)原料罐III(14)与给料泵II(7)通过管道相连,原料罐III(14)与给料泵II(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原料阀III(41);10)原料罐II(13)与原料罐III(14)均通过管道与三通阀I(30)相连,三通阀I(30)还与进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玉红刘光辉李樊熊磊高勇李彦军杨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