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56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滤油网的连接结构复杂,影响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和机头,所述底座内设有朝上敞露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锅体,所述机头上设置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下方罩设防护网,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网并制熟锅体内食材,所述防护网下方通过扣接组件悬置滤油网,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油网顶面的连接柱以及开设在防护网上的限位孔,连接柱自下而上插入限位孔并旋合扣接。滤油网通过连接柱旋合扣接在限位孔上,既通过简化连接结构来方便生产和装配,提升使用便利性,还有效减少滤油网上的清洁死角,方便对滤油网精心清洁,提升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告号为CN213605912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和机头,所述底座内设有朝上敞露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锅体,所述机头底面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热风腔,所述热风腔的腔口处设有防护网,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网并制熟锅体内食材。防护网用于隔离热风组件,对热风组件和使用者起到保护作用,烹饪时,食材受热产生的油液会随着热风向热风组件回流,使得油液会沾染在防护网上,且由于防护网无法徒手拆卸,导致防护网清洁较困难,使得油液无法有效去除,为此,在防护网的下方设置可拆卸的滤油网,滤油网通过扣件扣接在防护网下方,由于扣件在长期使用后会因弹性预紧力降低而发生无法可靠扣接的情况,导致滤油网发生脱离防护网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滤油网通过扣接组件悬置在防护网下方,连接柱旋合在限位孔内,既有效简化连接结构,方便生产和装配,还确保使用可靠性,提升使用体验。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和机头,所述底座内设有朝上敞露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锅体,所述机头上设置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下方罩设防护网,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网并制熟锅体内食材,所述防护网下方通过扣接组件悬置滤油网,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油网顶面的连接柱以及开设在防护网上的限位孔,连接柱自下而上插入限位孔并旋合扣接。滤油网通过连接柱旋合扣接在限位孔上,既通过简化连接结构来方便生产和装配,提升使用便利性,还利用连接柱与限位孔旋合扣件,无需利用弹性预紧力实现固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
[000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顶面周缘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穿越限位孔并搭接在限位孔的周缘上。限位环底面搭接在限位孔的周缘上,使得滤油网能悬挂在防护网下方,能预先对流经防护网的热风进行滤油操作。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顶面周缘通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环。限位环和连接柱为一体结构,既方便加工生产,还确保连接柱与限位环间的连接强度满足悬置滤油网的要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孔的水平截面轮廓包括大孔部和小孔部,所述连接柱插入大孔部并通过旋转驱使限位环搭接在小孔部的边缘上。大孔部为限位环提供穿越限位孔的通道,限位环由大孔部旋转至小孔部并被小孔部周缘承托,对滤油网起到竖向承托作用,确保滤油网悬置在防护网下方。
[0008]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的底面在水平面的投影落入所述滤油网内,滤油网竖向完
整覆盖网盘,对流入防护网的热风起到过滤作用,有效去除热风中的油液。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底面和所述滤油网之间的距离为A,1mm≤A≤20mm,既确保滤油网不会与防护网接触,防止滤油网上的油液沾染至防护网上,还有效减少安装滤油网所需空间,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当A<1mm时,滤油网和防护网过于靠近,使得滤油网上的油液容易沾染至防护网上,增加了对防护网的清洁工作量;当A>20mm,滤油网与防护网间距离过大,既增加了烹饪腔内占用的空间,还导致油液容易绕过滤油网并直接与防护网接触,导致防护网上油液增多。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至少为三个,且沿滤油网顶面周缘等距分置。连接柱能相互配合并对滤油网各区域提供竖向承托,既确保滤油网能以水平姿态悬置在防护网下方,还能通过限制连接柱数量来方便装配。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为螺钉,所述螺钉包括螺帽和螺柱,所述螺钉穿越限位孔并通过螺帽旋合扣接。所述螺帽形成所述限位环,螺柱形成连接柱,既方便部件生产,降低部件成本,还确保连接结构满足使用需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螺柱的底端焊接在所述滤油网上。螺柱底棉与滤油网顶面贴合并焊接固定,确保两者间牢固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滤油网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柱与所述螺孔螺接,既方便螺钉与滤油网连接固定,还能通过调节螺接距离来提升滤油网与防护网间距离,提升使用体验。
[0014]作为优选,所述滤油网上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柱与所述螺孔螺接。螺柱螺接在连接柱上,既确保滤油网能通过螺钉与限位孔旋合扣接,还能通过增加螺孔与螺钉间的螺接距离来提升连接可靠性,又能调节滤油网与防护网间距离。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滤油网通过连接柱旋合扣接在限位孔上,既通过简化连接结构来方便生产和装配,提升使用便利性,还利用连接柱与限位孔旋合扣件,无需利用弹性预紧力实现固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防护网和滤油网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限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连接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机头,11、防护网,12、滤油网,2、底座,3、连接柱,31、限位环,4、限位孔,41、大孔部,42、小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0024]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底座2和机头1组成,所述底座2内设有朝上敞露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锅体,所述机头1上设置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下方罩设防护
网11,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网11并制熟锅体内食材,所述防护网11下方通过扣接组件悬置滤油网12,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油网12顶面的连接柱3以及开设在防护网11上的限位孔4,连接柱3自下而上插入限位孔4并旋合扣接。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1通过设于后部的铰链可摆动地安装在底座2上方,使得机头1可以在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间摆动切换。当机头1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底座2顶面敞露,方便取放锅体和食材,当机头1处于闭合状态时,机头1底面与底座2顶面贴合并形成包裹锅体和热风组件的腔室,确保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量向锅体输送,提升烹饪效率。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加热管和风扇,加热管位于风扇周缘,转动的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加热管的气流,气流流经加热管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此对空气进行循环抽取加热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1底面通过向上凹陷形成热风腔,热风组件安装在热风腔内,所述热风组件下方罩置有防护网11,防护网11起到隔离热风组件的作用,既对热风组件起到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使用者与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底座和机头,所述底座内设有朝上敞露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锅体,所述机头上设置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下方罩设防护网,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向下穿越防护网并制熟锅体内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下方通过扣接组件悬置滤油网,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油网顶面的连接柱以及开设在防护网上的限位孔,连接柱自下而上插入限位孔并旋合扣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顶面周缘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穿越限位孔并搭接在限位孔的周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顶面周缘通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水平截面轮廓包括大孔部和小孔部,所述连接柱插入大孔部并通过旋转驱使限位环搭接在小孔部的边缘上。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