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51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包括浸泡槽,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设置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第一辊轮,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下侧转动连接第二辊轮,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第一压轮,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第二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第二压轮,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双向螺杆且双向螺杆与固定板呈十字形结构,所述双向螺杆外端螺纹连接第一移动板以及第二移动板,该设计达到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多次除水的目的,有效减少涤纶针织布上残留吸湿排汗剂液,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针织布是一种纺织面料,为了增加涤纶针织布的性能,一般会使涤纶针织布具有吸湿快干性能,而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一般称为“吸湿快干布料”或“可呼吸面料”,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为了使涤纶针织布具有吸湿快干性能,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将涤纶纺织布浸泡在吸湿排汗剂中,赋予面料的优良亲水性和速干性,现有技术中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一般由浸泡槽以及安装在浸泡槽内的多个辅助辊轮构成,在使用时,先将涤纶纺织布引入浸泡槽内,并使涤纶纺织布依次缠绕到多个辅助辊轮上,然后再将涤纶纺织布从浸泡槽内引出,然后将吸湿排汗剂液投放到浸泡槽内,使辅助辊轮掩埋到吸湿排汗剂液内,从而利用吸湿排汗剂液对涤纶纺织布进行浸泡处理,但是从浸泡槽内引出的涤纶纺织布上易残留有吸湿排汗剂液,这些残留的吸湿排汗剂液会随着涤纶纺织布从浸泡槽内排出,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达到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多次除水的目的,有效减少涤纶针织布上残留吸湿排汗剂液,提升资源利用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吸湿排汗剂液的浸泡槽,所述浸泡槽内部下侧等距转动连接多个纵向布置的第三辊轮,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设置竖向布置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一辊轮,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下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二辊轮且第二辊轮位于第一辊轮下侧,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竖向布置的第一移动板且第一移动板位于固定板右侧,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一压轮且第一压轮位于第一辊轮正右侧,所述浸泡槽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竖向布置的第二移动板且第二移动板位于固定板左侧,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二压轮且第二压轮位于第一辊轮正左侧,所述第二压轮设置在第三辊轮右侧,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横向布置的双向螺杆且双向螺杆与固定板呈十字形结构,所述双向螺杆外端螺纹连接第一移动板以及第二移动板。
[0005]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螺杆下侧设置横向布置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贯穿固定板且固定板与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外端滑动连接第一移动板以及第二移动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右端安装第一限位件且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一移动板右侧,所述导向件左端设置第二限位件且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二移动板左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浸泡槽上端左侧边缘位置安装纵向布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正上方设置T型压块,所述固定块上端对称转动连接两个竖向布置的调节螺杆且两个调节螺
杆位于T型压块的竖向部前后两侧,两个所述调节螺杆上端均贯穿T型压块的纵向部且调节螺杆与T型压块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左端安装左高右低倾斜布置的下梳齿且下梳齿上端面与固定块上端面重合在一起,所述T型压块的竖向部左端设置左低右高倾斜布置的上梳齿且上梳齿下端面与T型压块的竖向部下端面重合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右端对称安装两个直板,两个所述直板之间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辅助辊轮且辅助辊轮位于第三辊轮左侧。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第二压轮与第一辊轮会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初次压持,实现对涤纶针织布初次除水,并且第一压轮与第一辊轮会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压持,实现对涤纶针织布除水,而第二压轮与第一辊轮以及第一压轮与第一辊轮分别对涤纶针织布左右两侧进行夹持,从而使第二辊轮对涤纶针织布进行相对挤压,实现对涤纶针织布进行二次除水,达到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多次除水的目的,有效减少涤纶针织布上残留吸湿排汗剂液,提升资源利用率。
[0012]2、利用两个调节螺杆使T型压块下移,进而使固定块与T型压块对涤纶针织布进行夹持,实现后续整平作业,达到调节固定块与T型压块之间距离的目的,方便涤纶针织布的安装,实用性好。
[0013]3、涤纶针织布与上梳齿以及上梳齿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对涤纶针织布的上下两面进行梳毛处理,用于提升后续浸泡效果。
[0014]4、利用双向螺杆使第一移动板向左移动以及第二移动板向右移动,从而使第一压轮向左移动以及第二压轮向右移动,进而利用第二压轮与第一辊轮以及第一压轮与第一辊轮对涤纶针织布进行两点夹持,达到调节第二压轮与第一辊轮以及第一压轮与第一辊轮之间距离的目的,方便涤纶针织布的安装,实用性好。
[0015]5、滤网会对掉落的吸湿排汗剂液进行过滤,而过滤后的吸湿排汗剂液重新汇入浸泡槽内的吸湿排汗剂液上,实现对吸湿排汗剂液进行直接回收再利用,又因滤网呈倾斜状态,所以滤网上过滤出的杂质向右滑动,并使杂质通过开口进入收集盒内,有效避免滤网发生堵塞概率,提升回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中固定块、T型压块和调节螺杆的装配图。
[0022]图中:1

浸泡槽、2

第一移动板、3

固定板、4

第一压轮、5

第一辊轮、6

第二压轮、7

双向螺杆、8

第二移动板、9

第二辊轮、11

固定块、12

下梳齿、13

上梳齿、14

T型压块、15

辅助辊轮、16

调节螺杆、17

开口、18

收集盒、19

滤网、71

圆杆、101

第三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吸湿排汗剂液的浸泡槽1,将纵向布置呈矩形结构的固定块11安装在呈矩形结构的浸泡槽1上端左侧边缘位置上,利用固定块11为直板等部件提供安装载体,再使T型压块14设置到固定块11正上方,T型压块14与固定块11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吸湿排汗剂液的浸泡槽(1),所述浸泡槽(1)内部下侧等距转动连接多个纵向布置的第三辊轮(101),所述浸泡槽(1)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设置竖向布置的固定板(3),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一辊轮(5),两个所述固定板(3)之间下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二辊轮(9)且第二辊轮(9)位于第一辊轮(5)下侧,所述浸泡槽(1)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竖向布置的第一移动板(2)且第一移动板(2)位于固定板(3)右侧,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2)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一压轮(4)且第一压轮(4)位于第一辊轮(5)正右侧,所述浸泡槽(1)上端右部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竖向布置的第二移动板(8)且第二移动板(8)位于固定板(3)左侧,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8)之间上侧转动连接纵向布置的第二压轮(6)且第二压轮(6)位于第一辊轮(5)正左侧,所述第二压轮(6)设置在第三辊轮(101)右侧,所述固定板(3)上转动连接横向布置的双向螺杆(7)且双向螺杆(7)与固定板(3)呈十字形结构,所述双向螺杆(7)外端螺纹连接第一移动板(2)以及第二移动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快干涤纶针织布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7)下侧设置横向布置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贯穿固定板(3)且固定板(3)与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义洽张志耀王文宝夏修荣王升举孙桂玲马祥恋耿家娥冯乐芹鞠荣霞
申请(专利权)人:沂水县华琪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