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47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对现有的手性催化载体进行了高度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及应用修饰改良,通过分子改良拓展了分子筛载体的手性化学应用价值。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的载体对手性催化材料进行负载,催化剂经过简单过滤即可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多次循环使用催化活性几乎不衰减。使用催化活性几乎不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催化
,尤其是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

技术介绍

[0002]MCM

41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催化领域,MCM

41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调控孔径和孔壁结构,实现对催化剂的高效负载和分散,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同时,MCM

41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可以直接参与反应,例如在酸催化反应中,MCM

41可以作为弱酸催化剂,实现对反应物的高效转化。在吸附和分离领域,MCM

41可以作为高效的吸附剂和分离剂,通过调控孔径和孔壁结构,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高效吸附和分离。例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MCM

41可以作为吸附剂,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MCM

41可以作为分离剂,实现对生物大分子的高效分离和纯化。除了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中的应用外,MCM

41还具有其他的应用前景。例如,在能源领域中,MCM

41可以作为储能材料,实现对能量的高效存储和释放;在纳米材料领域中,MCM

41可以作为纳米载体,实现对纳米材料的高效负载和分散。
[0003]然而,目前其应用受到理论和技术的限制较多。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分子改良,拓展了分子筛的手性化学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具有多种拓展应用效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其具有如下(式甲)所示的化学结构:
[0007][0008](式甲)。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式中,R2和/或R3为苯基。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式中,R2与R3连接形成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R2与R3连接成苯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R2与R3连接成环己烷。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本专利技术开发的载体对手性催化材料进行负载,催化剂经过简单过滤即可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多次循环使用催化活性几乎
不衰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各种原料及各项设备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均能够通过市场购买直接获得。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15]实施例1
[00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其具有如下(式甲)所示的化学结构:
[0017][0018]式中,R2和R3为苯基;或者,R2与R3连接成苯环;或者,R2与R3连接成环己烷。
[0019]实施例2
[0020]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1中载体在催化合成氨基酸中的应用示例。
[0021]对于如下结构的氨基酸:其中,R1为苯基、3

氯苯基、叔丁基、环己基(对应的,此氨基酸可由α

氨基砜与KCN制备)。利用实施例1中的载体负载手性冠醚催化剂,可以轻易且高效的实现循环催化。催化剂经过简单过滤即可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10次循环使用催化活性几乎不衰减。
[0022]实施例3
[0023]实施例1中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式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步骤1:N2保护下,(R)

BINOL衍生物与三乙二醇醚对甲苯磺酸酯在碱存在下缩合制得第一中间体;
[0025]步骤2:N2保护下,在碱作用下,第一中间体与N

Boc

二胺缩合,制得第二中间体;
[0026]步骤3:N2保护下,第二中间体)在HCl作用下脱保护,得到第三中间体;
[0027]步骤4:N2保护下,第三中间体与氯丙基化的介孔分子筛MCM

41

Cl在KI与碱存在下缩合制得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式甲)。
[002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式甲)所示的化学结构:(式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体,其特征在于:式中,R2和/或R3为苯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手性催化剂的介孔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烛张勇闫林林范继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