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224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主粱与桥墩之间的抗倾覆支座;抗倾覆支座通过结构对称的第一抗倾覆支座与第二抗倾覆支座进行拼接而成;其中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承顶面,其中所述支承顶面为U形结构;在支承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主粱的侧壁适配接触的防侧翻护翼;其中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预留槽,以减轻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的配重。本申请中通过将抗倾覆支座设计为通过两个结构对称的抗倾覆支座进行拼接而成,从而便于对其进行提前预制,同时提高对独柱墩高架桥梁的短周期内即可完成对独柱墩高架桥梁的支护功能设计,从而提高效率;另外在所述抗倾覆支座的壳体与桥墩之间安装锚固件和混凝土,从而提高安装支护结构的强度。高安装支护结构的强度。高安装支护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流量不断提高,超速超载以及重型车辆日益增加,严重影响独柱墩桥梁运营安全。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公路独柱墩连续箱梁横向倾覆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独柱墩桥梁在承受逐渐增加的汽车荷载时,与荷载施加位置相距较远的边墩支座受力逐渐减小直至脱空,到达单支撑体系。在脱空时结构支座反力发生了重分布,扭矩增大,箱梁的转角开始急剧增加,直至桥梁发生倾覆。另外常规外加支护的结构,安装周期长,影响施工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主粱与桥墩之间的抗倾覆支座;
[0006]所述抗倾覆支座通过结构对称的第一抗倾覆支座与第二抗倾覆支座进行拼接而成;
[0007]其中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包括限位设置在所述桥墩顶部的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便于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与第二抗倾覆支座之间拼接的连接肋板,并在所述连接肋板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螺孔;
[0008]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承顶面,其中所述支承顶面为U形结构;在所述支承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主粱的侧壁适配接触的防侧翻护翼;
[0009]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预留槽,以减轻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的配重。
[0010]进一步地优化,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分别通过锻造成型。
[0011]再进一步地优化,其中在所述主粱与所述桥墩之间设置有桥梁支座,所述支承顶面环绕设置在所述桥梁支座的外围。
[0012]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之间相互接触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便于进行连接的连接肋板,在两层所述连接肋板之间分别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
[0013]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支承顶面的厚度小于所述桥梁支座的厚度。
[0014]再进一步地优化,所述防侧翻护翼贴合于所述主粱的外侧壁。
[0015]再进一步地优化,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的壳体内底部与所述桥墩之间预留有间隙,其中所述壳体通过锚固件与所述桥墩固定连接,并在上述间隙中填充混凝土,其中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的壳体上开设有便于所述锚固件贯穿的螺孔。
[0016]再进一步地优化,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的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预留槽的内上侧开设有便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孔。
[0017]本申请公开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方法,利用上述的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首先,通过多个液压千斤顶将所述主粱从所述桥墩上抬起;并对所述桥墩的顶面进行矫平;
[0019]S2接着将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与第二抗倾覆支座安装在所述桥墩顶部,同时将所述防侧翻护翼处于所述主粱斜侧壁的正下方;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与第二抗倾覆支座进行锁紧固定;
[0020]S3通过锚固件将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壳体与所述桥墩固定连接;
[0021]并通过所述预留槽的上部的浇筑孔向所述壳体与所述桥墩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所述混凝土;
[0022]S4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S1中液压千斤顶取出。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通过将抗倾覆支座设计为通过两个结构对称的抗倾覆支座进行拼接而成,从而便于对其进行提前预制,同时提高对独柱墩高架桥梁的短周期内即可完成对独柱墩高架桥梁的支护功能设计,从而提高效率;另外在所述抗倾覆支座的壳体与桥墩之间安装锚固件和混凝土,从而提高安装支护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主体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中截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主粱;1a、桥梁支座;1b、桥墩;2、第一抗倾覆支座;2a、连接肋板;2b、支承顶面;2c、防侧翻护翼;2d、预留槽;3、第二抗倾覆支座;4、紧固件;5、锚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包括安装在主粱1与桥墩1b之间的抗倾覆支座;
[0031]如图1所示,所述抗倾覆支座通过结构对称的第一抗倾覆支座2与第二抗倾覆支座3进行拼接而成;
[0032]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抗倾覆支座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3分别通过锻造成型;
[0033]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3之间相互接触端面位置分别一体制成有便于进行连接的连接肋板2a,在两层所述连接肋板2a之间分别通过紧固件4进行连接固定;
[0034]其中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包括限位安装在所述桥墩1b顶部的壳体,其中在所述
壳体的侧壁一体制成有便于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与第二抗倾覆支座3之间拼接的连接肋板2a,并在所述连接肋板2a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螺孔,从而便于利用紧固件4进行连接固定,其中所述紧固件4包括螺栓和螺母;
[0035]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支承顶面2b,其中所述支承顶面2b为U形结构;在所述支承顶面2b上安装有与所述主粱1的侧壁适配接触的防侧翻护翼2c,所述防侧翻护翼2c贴合于所述主粱1的外侧壁;
[0036]本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主粱1与所述桥墩1b之间安装有桥梁支座1a,所述支承顶面2b环绕安装在所述桥梁支座1a的外围;其中所述支承顶面2b的厚度小于所述桥梁支座1a的厚度;
[0037]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预留槽2d,以减轻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的配重。
[0038]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的壳体内底部与所述桥墩1b之间预留有间隙,其中所述壳体通过锚固件5与所述桥墩1b固定连接,并在上述间隙中填充混凝土6,其中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的壳体上开设有便于所述锚固件5贯穿的螺孔在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的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预留槽2d的内上侧开设有便于浇筑混凝土6的浇筑孔,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0039]本实施例中,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0]S1首先,通过多个液压千斤顶将所述主粱1从所述桥墩1b上抬起;并对所述桥墩1b的顶面进行矫平;
[0041]S2接着将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与第二抗倾覆支座3安装在所述桥墩1b顶部,同时将所述防侧翻护翼2c处于所述主粱1斜侧壁的正下方;并通过所述紧固件4将所述第一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主粱(1)与桥墩(1b)之间的抗倾覆支座;所述抗倾覆支座通过结构对称的第一抗倾覆支座(2)与第二抗倾覆支座(3)进行拼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包括限位设置在所述桥墩(1b)顶部的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便于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与第二抗倾覆支座(3)之间拼接的连接肋板(2a),并在所述连接肋板(2a)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螺孔;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支承顶面(2b),其中所述支承顶面(2b)为U形结构;在所述支承顶面(2b)上设置有与所述主粱(1)的侧壁适配接触的防侧翻护翼(2c);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预留槽(2d),以减轻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的配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3)分别通过锻造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主粱(1)与所述桥墩(1b)之间设置有桥梁支座(1a),所述支承顶面(2b)环绕设置在所述桥梁支座(1a)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倾覆支座(2)和所述第二抗倾覆支座(3)之间相互接触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便于进行连接的连接肋板(2a),在两层所述连接肋板(2a)之间分别通过紧固件(4)进行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柱墩高架桥梁抗倾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顶面(2b)的厚度小于所述桥梁支座(1a)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关旭辛公锋夏烨张文武张宸鸿王珊珊李江峰胡学亮徐传昶王阳春尚志强张泽军刘方洲徐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